293期
2021 年 09 月 29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
COVID-19疫情中的生技新藥創新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阿斯特捷利康(AZ)總裁陳康偉出席「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時指出,COVID-19疫情大幅縮短了疫苗從開發到人體受試的時間,AZ疫苗從2020年底獲得緊急使用授權至今,已提供10億劑疫苗給全球170幾個國家使用。為了維持穩定的疫苗供貨,疫情也快速推展了藥廠的生產規模,讓各國廠商間有更多的合作機會;AZ還在全球17個國家設立健康創新中心A.Catalyst Network,其中包括具備IoT與數位應用優勢的台灣在內……

圖一、台北市產業發展局主辦「2021 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
今年主題鎖定「突破疫情封鎖線,翻轉新生醫時代的關鍵布局」。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台北市政府將「生技產業」列為台北市重點發展產業,並將南港規劃為生醫領域的發展重點聚落,透過BOT方式推動台北生技園區,提供生技企業育成、辦公室、研發實驗室、試量產工廠等多元功能空間,預計將在2023年營運啟用。日前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長林崇傑表示,受到新冠疫情衝擊與挑戰下,加速國內生技產業發展,生技、醫療領域已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重點發展產業,生技產業在台北市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底,生技企業已成長達555家,約占全國生技廠商的25.8%,2019年更創下2,305億元營收,占全國生技產業比重超過六成(63%),顯見台北市生技產業成為帶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AZ的經驗談:疫情改變了什麼?

AZ總裁陳康偉當日在論壇中以「突破疫情封鎖線-翻轉新生醫時代的關鍵布局」為主題,分享國際藥廠如何與生技新創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8月,AZ和英國牛津大學(Oxford)大學共同的開發新冠疫苗,已提供約10億劑疫苗給全球170幾個國家。2020年3、4月間,才聽聞AZ要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新冠疫苗,陳康偉對此覺得非常驚訝與自豪。雖然AZ過去在疫苗領域並沒有太多的研發經驗,但因具備開發大型臨床研究能力,且能幫助牛津大學快速建置大規模生產,加上AZ承諾在疫情期間以無營利的模式,將新冠疫苗供應到全球,促成牛津攜手AZ合作的重要關鍵。

陳康偉認為,這次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帶來最大的改變,是大幅縮短了新藥研發的時間,從病毒基因定序、疫苗研發注射到第一位受試者體內,只花了104天,這是陳康偉在業界20年以來不曾想像的事。過去從臨床實驗結束到新藥審核,至少要4~5年時間,在疫情期間整個縮短,去年12月底就在英國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對大藥廠和研究團隊而言,值得去省思為什麼這在疫情期間才做得到?同時,疫情也快速推展了藥廠的生產規模,讓各國廠商間有更多的合作機會,AZ簽署合約與全球25個委託研發與生產代工(CDMO)夥伴合作,從原料生產到製造充填,一同建立新的生產線,希望更快速穩定地提供疫苗給全球。AZ目前也在進行次世代疫苗研究,以因應變種病毒的侵襲。

AZ在2020年投入60億美元進行R&D,等於四分之一的營收都用在研發。去年AZ有160項臨床研究在進行,且在台灣的臨床研究排名第一,尤其是在肺癌這塊領域。目前為止,AZ在全球有超過800個研究項目是和新創和其他機構合作研發,AZ也成立數位健康研發部門,投入製藥研發的「數位轉型」。陳康偉指出,促進新科學、企業家精神、以病患為優先、做正確的事情,是AZ經營的重要價值觀。

圖二、AZ研發三大主軸

圖片來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陳康偉簡報資料

陳康偉表示,AZ研發的三大主軸是腫瘤學、心血管與腎臟代謝科、免疫與呼吸道疾病。近幾年來AZ聚焦在精準醫學發展並投入製藥研發的數位轉型,並獲得很好的進展。首先,AZ藉由多體學(Multi-omics)來更深入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例如, AZ近期與英國的UK Biobank合作,在《Nature》上發表研究:第二是研發設計細胞療法(Cell therapy)等次世代療法;第三,利用AI更精確預估臨床治療的成功率;第四,運用數位工具來優化臨床病患的照護模式。這四大面向都需要仰賴與各方合作才能達成。

圖三、AZ「數位轉型」的四大面向

圖片來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陳康偉簡報資料

目前AZ在全球有三個研發(R&D)主要基地,包含英國劍橋、美國蓋瑟斯堡、瑞典哥特堡。AZ認為「創新應來自全球」,因此積極推動生醫創新與國際鏈結,除了傳統三大研發基地之外,AZ還設立健康創新中心A.Catalyst Network,挑選出全球17個有潛力國家,基礎研究深厚的台灣也包含在內,對於台灣在IoT潛力與數位應用的醫療優勢,AZ相當看好且重視。

圖四、AZ的全球A.Catalyst Network

圖片來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陳康偉簡報資料

AZ總部看準台灣的醫療優勢、IoT潛力與數位應用,於2019年開始與中研院合作舉辦「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2020年納入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做為合作伙伴,將加速器觸角從「生醫」擴展到「數位醫療」,舉辦兩輪的加速器活動,每年挑選出8個台灣的新創團隊,接受AZ總部為期三個月的一對一輔導,由業師深入了解新創團隊目前面臨的瓶頸,協助鏈結國際市場資源。陳康偉強調,與AZ合作的新創團隊,研發與目標方向並不一定要與AZ的方向一致,透過交流技術上的知識,有助於提高各自的研發潛力,AZ在其他國家有很多虛擬的合作模式。陳康偉舉例,AZ去年與全球最大新創平台SLUSH合作,於各個國家挖掘更多的新創人才,並在台舉辦「醫療照護大未來」線上新創活動,由AZ擔任健康醫療領域的新創發展策略夥伴,歷年入選團隊包括賽昂生醫(CytoArm)、醫守(AESOP),這些新創團隊都將與AZ全球醫療創新中心計畫緊密合作,AZ希望透過更多創新合作,產生新的產品與照護模式。

陳康偉表示,AZ專注於了解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預後,並與新創業者合作推動研發的數位轉型,健康照護IoT是台灣生醫創新的強項,患者照護未來將是個具研發、新創潛力的領域。

疫情對於醫院系統的改變

台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陳瑞杰則分享COVID-19疫情對於醫院和醫療系統的改變。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的報告,COVID-19疫情讓不僅讓全球國家空轉兩年,且對全球造成嚴重損失,截至2025年前,全球因COVID-19疫情損失將高達16到35兆美元,相當於耗費近兩年的美國GDP。疫情還造成許多長期結構性的影響,涵蓋教育、貧富差距、通貨膨脹、健康問題。

陳瑞杰認為,醫療服務的數位轉型並不限於醫院,還需要結合5G、ICT、物聯網、資訊安全和金融服務等產業共同發展,智慧醫療健康產業才能成型。此外,醫療系統的新典範,將從醫院/醫學中心轉向診所,如非住院手術中心(Ambulatory Surgical Center, ASC)和緊急護理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再由診所轉向家庭,可以看到這次疫情讓居家住院(Hospital at Home, HaH)和遠距醫療發揮到淋漓盡致。

圖五、疫情後的醫療系統新典範

圖片來源:2021/9/10「台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陳瑞杰簡報資料

COVID-19疫情也重寫了健康照護模式,為了減少病毒的傳播,醫生和病人都希望減少彼此接觸,有效的遠距醫療更顯重要。若能以遠距醫療進行「超前檢傷分類」(forward triage),從源頭做好病人的檢傷分類,將有效減少急診室成為群聚的源頭。而在疫情趨緩後,仍應持續推動各項創新服務,如虛擬健保卡、電子處方箋和電子支付等,促進遠距醫療常態化。陳瑞杰相信,遠距醫療能夠成為實踐社會正義及落實醫療平權的重要工具,幫助行動不便者節省往返成本,不讓時間、距離成為降低就醫意願的因素。

 

資料來源: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