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期
2019 年 05 月 22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中美貿易危機,反而是台灣產業轉機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專欄作家

台灣的科技和工業產品出口,在全球一直處於重要的地位,以往台灣製造業者在台灣接單,中國組裝和轉出口的比例非常高,如今製造業在中國的生產和出口成本大增,供應鏈大幅遷移到中國境外,對於台灣來說,中國和美國貿易衝突的危機,可能就是台灣的轉機。

中國和美國的談判進程,在2019年5月初出現了重大變數。美國是講究契約精神的國家,已經談妥的貿易協定,實務上就是按照條文執行,但人治為主的中國,卻經常性會刪除或修改條文契約,來解決承諾的規範。中國長年在國際貿易和商業市場,竊取美國知識財產權與商業機密、強制技術轉讓、開放金融服務以及貨幣操控等行為,加上美國認為,中國對美國承諾的改革承諾都變成空洞,所以談判過程中,美國設計了一套實務上有效核查中國承諾的執法制度,希望中國能夠接受,這不單只是貿易協議而已,實質上還會影響到中國共產黨管理階層的控制力與執政穩定性。

即使像是中國和英國在全球公開承諾會共同遵守的《中英聯合聲明》,中國也可以公然毀約,認為《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個歷史文件,不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管理,也不具備任何約束力,以美國的立場來說,就算中美談判順利落幕,美國仍然會傾向把風險降到最低,例如逼迫全球製造業在中國移出供應鏈,讓美國大幅減少對中國這個舊式世界工廠的依賴度,用其他新興市場和美國來生產製造業產品,取代中國,以免日後中國又破壞目前談妥的契約內容。

中美貿易戰逼使全球供應鏈大洗牌

如果是以台灣的立場來看待中國談判,中國和美國的談判破裂,未必是壞事。因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關稅驟增,對於越南、南韓、台灣、墨西哥來說,美國進口轉單的效益會非常明顯,2018年全球製造業重鎮從中國轉移出來,雖然轉單不是工廠蓋好就可以馬上生產,中間還有一段時間差,但是可以預期,產業供應鏈已經大洗牌,這也是為何台商2019年密集的回流台灣,甚至跑到美國,加上美國和台灣政府,同時也都對這些企業減稅,彌補企業的轉移成本,川普其實也持續「技術性」的延後增加關稅的時間點,幫在中國的國際企業爭取遷廠的時間。

圖1:2012年第一季至今每季台灣實質資本形成(單位:台幣)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製造業供應鏈轉移,對台灣的資本投資幫助非常大,因為民間投資一直是台灣很弱的GDP項目,只要企業回留台灣增加民間投資,那勢必會帶動資本設備進口,資本形成會明顯增加,同時縮減台灣長期以來的超額儲蓄(台灣人其實很有錢,只是沒有好的投資目標,結果一堆錢湧向儲蓄和保險)及經常帳順差。2009〜2017年,台灣包含家庭及企業的民間部門,儲蓄率平均是32.6%,投資率卻只有21.24%,儲蓄率大幅高於投資率,民間游離資金氾濫,如果能引導到民間投資,加上企業也會在台灣擴大採購,台灣的內需市場會很明顯的成長。

圖2:台灣及G20國家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即使中美完成談判,中國製造業成本也會大增

其實,中國和美國就算完成談判,台灣還是可以從供應鏈轉移中受惠,因為中國製造業自亞洲主要經濟體進口中間財的年增率,已經逐漸下降,降到薄利,甚至微利。美國要求中國的貿易改革,會讓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成本大增,高到中國賺中間財的套利空間趨近於零,甚至負值,這也是在中國的外國企業往外跑的原因,因為營運無利可圖。

商人不是笨蛋,他們把逐利當成首要目的,沒有利潤,外移是很正常的現象,台灣的生產成本在國際上,雖然比開發中國家高,但綜合生產成本,其實也不算特別高,對於歐美終端消費者來說,在台灣下訂單還是很有誘因。

圖3:2017年台灣外銷訂單各主要生產地比重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台灣整體外銷訂單,中國生產比重47.9%,可見台灣企業用中國當出口商品中轉地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未來不要中轉,直接在台灣生產和組裝,直接出口到歐美,那台灣的經濟轉型,就能順利出現了。當然,最好還是得靠川普推一把,加速這個趨勢,甚至美國可能會在歐盟的貿易談判過程中,將類似「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第32.10條款的「毒丸條款」(poison pill)加入美歐的談判內容。該協定規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三方中倘若一個國家若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另外兩國可在6個月內自由退出並簽署雙邊協議,讓美國的重要貿易國,和中國簽署貿易協定後,需付出極大代價而知難而退。

圖4:2015年第一季至今台灣對美國出口金額(上)與台灣對中國出口金額(下)
https://moneydj-blog.s3.amazonaws.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9/05/07011945/201903%E5%8F%B0%E7%81%A3%E5%87%BA%E5%8F%A3%E5%88%B0%E4%B8%AD%E5%9C%8B%E5%92%8C%E7%BE%8E%E5%9C%8B%E6%9C%88%E6%95%B8%E6%93%9A.png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事實上,美國已經在改變中國為組裝地的現象,台灣直接出口到美國的比重會逐漸回升,美國的進口商,也會逐漸要求,賣方要提高非中國製造的零件比重。如此一來,台灣業者就會減少把零件出口到中國,直接在台灣組裝後出口到美國,這個趨勢已經是正在進行式,只是改變還不夠快,需要更多時間,如果中國和美國談判破裂,那改變的速度就會加快了,美國業者需要物美價廉的製造業商品,如果台灣能補上中國產能的缺口,那美國業者會很樂意轉單到台灣的,台灣內需自然就會揚眉吐氣。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Joe(蔡佑駿)
現任: 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