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期
2021 年 09 月 29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產業學院3.0:必須由業界主導   打破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國內半導體大廠缺人才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高階人才。隨著市場需求孔急,半導體大廠訂單應接不暇,台積電不斷擴產,人才不足的情況日趨嚴重,業界大佬們也紛紛出來喊話,希望政府可以「做點什麽」,從而加速《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促使產學攜手合作,創建包括半導體學院在內的重點領域產業學院。產業學院的首要目標應是縮小產學落差,弭平兩者間的鴻溝,讓學生可以畢業即就業,成為業界立即可用之才。然而,在條例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而審議會委員之政府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之一的情況下,很明顯是「重學輕產」,本末倒置,為未來實際成效打上一大問號。

不過,大專院校設立產業學院也不是新鮮事,教育部自民國102年起即積極推動「產業學院」計畫,鼓勵技專校院建立機制,對焦政府重點產業,與產(企)業共同辦理契合之人才培育專班或學程,以縮短產學落差;並於109年度修正「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辦理產業學院計畫實施要點」,補助類型採雙軌制推動,辦理模式包括聚焦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的「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以及鼓勵師生接軌業界技術實務的「精進師生實務職能方案」,稱之為產業學院2.0。

由此觀之,這一次《條例》的實施堪稱是產業學院3.0,理論上3.0一定比2.0厲害,在也可能像iPhone一樣,一代不如一代。

由教育部主導可預見失敗

筆者在《產學合作專題報導》 - 4 對《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樂見其成 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不宜急就章一文中便曾指出,政府根本不須出資,採自由市場機制比監管來得有效。據《條例》規定「屬合作企業資金者,其每年提供之資金額度應不得低於前項第一款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撥款之額度」;其實政府一旦有出資,便一定會涉入決策及管理,有立委就質疑,法案規定企業出資要比政府高,但在組織上政府人數的比例卻又比實質出資的企業高,這不僅結構混亂,且政府官員對產業需求本來就所知不多,至少產業界本身對此比較熟稔,因此只要政府政策鬆綁,根本不需要出資及插手決策及經運管理,一切即可迎刃而解。

「政府官員對產業需求所知不多」是很中肯的批評,特別是教育部,長久以來主導台灣的教育政策,是造成產學落差大的元兇,如果產業學院3.0仍是由教育部來主導,成果肯定是不容樂觀的。

這次產業學院是因業界強烈需求、大聲喊話而誕生的,理應由產業界來主導,因為產業界才最了解自身需求;如果政府為了「監管」,硬是要插一腳的話,由科技部來主導還比較合理,畢竟科技部跟業界走得比較近,也比較知道業者真正需求。

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問題: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不僅多元化,更是專門化,已經不能用以前那一套讀書、識字、考試、寫報告來辦教育及衡量其成果。這一套也許在小學階段仍勉強堪用,但到了大專教育,已經是專門化的學習,就應該交給專業人士;中信金融學院的成功就是一個好例子(從中信金融學院到半導體學院:創新條例能讓台灣高教重生嗎?)。

放棄虛無的世界大學排名,由產業界評鑑產業學院績效

長久以來,台灣的大專院校對像是IDP、QS、THE之類的世界大學排名都趨之若鶩,因為獲得一個虛名除了有助於招攬學生外,還對爭取政府預算有很大助益。然而,這些排名對即將成立的眾多產業學院卻是弊多於利。

首先,在這些大學排名的評分指標中,論文產出及被引用(Global Academic Peer Review)的頻率占了很大的比重,雖然產學合作 (industry income)也是一個指標,但只占1-5%,相對於前者的30% ~ 40%[1],根本形同虛設。因此主管單位應該為產業學院建立專屬的排名制度,由產業界(各產業協會)來制訂評分指標及進行評鑑。另一方面,政府應調查及公布各產業學院在各自專業領域內的世界排名,讓高中生可依自己的性向、能力及學院績效來選擇及申請學院。打破選擇大學以傳統大學排名為主要依據的謬誤,進而改善大學淪為論文工廠的畸形現象。

 

備註: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