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期
2021 年 10 月 27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一文解構世界大學排名:教育部該醒一醒了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北美智權報293期《產業學院3.0:必須由業界主導 打破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 》一文中提到,雖然許多世界大學排名只是一個虛名,但幾乎所有大專院校對此都趨之若鶩,因為除了有助於招攬學生外,還對爭取政府預算有很大助益。然而,這些排名卻反映不出該校畢業生對社會的影響力、或是對產業的貢獻度。剛好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於9月分發表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筆者就利用這次排名結果來解構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分機制;只要花3分鐘閱畢本文,便不應對世界大學排名再存執念。

想當年教育部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補助總額超過500億新台幣,單台大一所大學補助金額即超過150億,現在計劃結束已經超過5年,但台灣卻仍是人才不足,世界一流大學也未沾到邊,教育部是不是該醒一醒了?

2022 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世界大學排名包括來自99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所大學,堪稱目前為止規模最大、最多樣化的大學排名。在解構排名評分機制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主要國家/地區這一次的排名結果。

在這次前百大排名中,美國共有38所大學上榜、英國11所、荷蘭及德國各7所、澳洲及中國各6所、香港4所;加拿大、瑞士及法國各3所;比利時、新加坡、南韓及日本各2所、丹麥及瑞典各1所。

牛津大學連續第6年位居榜首,而中國大陸則有兩所院校首次進入前20名:分別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並列第16位。台灣排名最高的是第113位的台灣大學;今年全台共有40所大學入榜,較去年增加2所。

解構THE排名指標 揭開台灣排名偏低原因

其實THE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分指標不是秘密,在其官網上即有詳細的排名方法介紹,只是除了參予大學排名的學校會關心之外,很少人會深入了解,一般人只會看排名成績。因此身為頂大之首的台大,每年排名都成為台灣學界的關注焦點,而台大本身當然也是戒慎恐懼,每年都希望能爭取到好成績。然而,如果以同區域(亞洲)的大學比,台灣每年的排名都只能說是差強人意,究竟問題出在那?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評分指標吧。

THE的評分指標共分為5個領域:分別是教學(學習環境);研究(數量、收入和聲譽);引文(亦即論文被引用,顯示研究的影響力);國際視野(員工、學生和研究);和從產業來的收入(知識轉移)。5個領域中又再細分,如表1所示:

表1. THE世界大學排名的5大評分指標

主要指標

13個細分績效指標

備註

(1) 教學(學習環境):30%

聲譽調查:15%
師生比例:4.5%
博士與學士的比例:2.25%
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術人員比例:6%
機構收入:2.25%

(1) 機構收入與教職員工人數成比例,通常按購買力平價 (PPP) 衡量。它表明了機構的總體狀況,並廣泛地了解了學生和教職員工可用的基礎設施和設施。

(2) 研究(數量、收入和聲譽):30%

聲譽調查:18%
研究收入:6%
研究生產力:6%

(1) 研究收入根據教職員工人數進行調整,並根據購買力平價 (PPP) 進行調整。這是一個有爭議的指標,因為它會受到國家政策和經濟環境的影響。

(3) (研究的影響力):30%

 

(1) 檢視全球學者引用大學已發表作品的平均次數來檢查其研究之影響力。THE今年的文獻計量數據供應商Elsevier檢視了超過5年時間內發表的 1440 萬篇期刊文章、文章評論、會議記錄、書籍和書籍的超過 1.08 億次引文。 

(4) 國際視野(教職員工、學生、研究):7.5%

國際學生比例:2.5%
國際員工比例:2.5%
國際合作:2.5%

(1) 在國際合作的部分,調查統計一所大學至少有一名國際合著者,並對更高數量的相關出版物總數的比例給予更高評分。

(5) 業收入(知識轉移):2.5%

 

(1) 這項指標頖似我們常說的「技轉」

資料來源: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methodology,2021年8月26日;整理:李淑蓮

從表1可得知,教學、研究及引文是最重要的3項指標,每一項各占30%,而其中研究與引文2項又是掛鉤的,因為研究一項中的研究生產力指的是學術論文的產出,也唯有學術論文產出高,被引文的機會才會大,次數才會多。

接下來,筆者整理了亞洲地區前百大大學與台灣大學的列表,分析一下台灣頂大之首的痛點是什麼?只與亞洲地區的大學比較是因為筆者認為歐美以及澳洲的大學多為英語系國家,在研究、引文、甚至是國際視野3大項本來就比較占優勢,不在同一基礎上不應放在一起比較。

從表2可見,在亞洲地區百大大學中,香港及新加坡的大學在「國際視野」一項是排名偏高的,都有90分以上的水準,此無他,因為這2個地區雖然不是英語系國家,但英語都是官方語言之一,加上兩個地區都曾是英國殖民地,本身華洋雜處,充斥各色人種,在大學內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這2個地區大學教授福利待遇都很好,容易吸引國際學者進駐。台大在這一項只得46.9分,明顯落後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學,與日本、韓國、中國的大學水平差不多。

至於「產業收入」一項,雖然占比不高,但卻值得拿出來討論。產業收入官方定義為知識轉移的收入,筆者認為用技轉收入比較貼切。在這一項中,成功大學及亞洲大學都拿到100分,是台灣唯二拿滿分的大學。再回來看台大,在這一項中拿到75.4分,不算太差,但如果與台灣其他上榜大學比較,台大在「產業收入」一項只排名第10。然而,台大在「研究」一項與台灣其他大學相比是第一位的,這代表什麼?台大的研發能量未能充分轉化為業界所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表2中的大學在「產業收入」一項有4家大學是100分的,包括中國的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南韓的韓國科學技術院,這4所大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申請許多外國專利,像浙江大學便是WIPO人工智慧排名前20大的申請人,而北京清華大學早前就與鴻海合作,申請了許多石墨稀的美國專利;同樣的,在此項目拿了100分的亞洲大學及成大,也是申請專利的優等生,顯示這些大學的研發能量都能以業界所需為目標,從而將成果轉化為收入。

表2. 亞洲地區排名前百大大學與台灣大學排名列表

排名

地區/國家
學校名稱

總分

教學

研究

引文

產業收入

國際視野

16

中國 (北京大學)

87.5

91.4

94.6

81.7

93.1

65.1

16

中國 (清華大學)

87.5

88.1

95.7

86.8

100.0

50.6

21

(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

85.2

76.3

90.6

87.3

75.4

94.4

30

香港 (香港大學)

78.9

66.2

72.2

95.0

58.5

98.8

35

(日本) 東京大學

76.0

86.9

90.3

58.2

88.1

42.0

46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

73.0

57.2

70.3

85.1

87.0

93.9

49

香港 (中文大學)

71.3

55.1

58.6

95.0

60.2

95.0

54

南韓 (首爾大學)

70.0

73.8

73.8

68.5

98.2

36.9

60

中國 (復旦大學)

69.7

66.8

68.4

79.0

70.7

48.6

61

(日本) 京都大學

69.6

78.5

78.9

58.3

80.8

38.2

66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學

68.8

50.9

62.1

86.6

65.1

97.6

75

中國 (浙江大學)

65.8

67.2

69.9

58.6

100.0

61.6

84

中國 (上海交通大學)

64.7

64.2

71.9

59.3

100.0

47.0

88

中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63.6

63.4

61.5

72.8

70.3

34.5

91

香港 (香港理工大學)

63.3

45.4

53.9

83.7

46.0

97.1

99

南韓 (韓國科學技術院)

62.3

64.1

66.5

59.3

100.0

38.0

113

台灣 (國立台灣大學)

61.0

55.8

64.7

64.8

75.4

46.9

資料來源: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2021年8月26日;整理:李淑蓮

論文的產出應該是大學教授們最在意的,因為論文的產出除了影響教授們的升等外,對大學排名中的 「引文」比例也有很大影響。但如同「國際視野」一項一樣,論文所用的語言大大影響被引用的機會,用英文出版的論文、學術報告,其被引用的機會當然大大提升,英語系的國家的大學本來就用英語授課,研究報告及論文也是英文為主;出席國際研討會機會也比較多,所得到的聲譽自然也較多。因此台灣在「引文」上自然大大吃虧,但偏偏「引文」一項卻是占比高達30%啊。

只是輸在引文?

為了突顯引文的重要性,筆者特別抽出了3所香港的大學與台大作一比較(見表2紅底處)。表中可見,這三所香港的大學 (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只有在「引文」及「國際視野」贏過台大,台大在「教學」、「研究」、及「產業收入」3項都是優於這3所大學的,但整體排名卻是落後的。特別是香港中文大學,因為「引文」高達95分,排名就高據49位,難怪只要爭取排名就要一直產出論文,因為只要論文產出多,被「引文」的機率才會大。

不過,筆者不是在強調論文的重要性,反而是要點出評分機制的不合理。換個方式講,這種與產業脫節,不符合國情的排名方式是我們要的嗎?就算中國有6所大學擠進百大,對岸半導體業界也在嘆產學落差大,人才不能學以致用,這是不是說明了什麼?再講白一點,如果台灣不能從根本的國際觀改進,不能以更開放的政策吸引國際人才、大學無法以英文授課,那即使產出再多論文,排名還是無法明顯突破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執著於這些國際排名而把大學淪為論文工廠?為什麼不建立一套符合國情、切合產業需求的評鑑機制?早前教育部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補助超過500億新台幣,單台大一所大學補助金額即超過150億,現在計劃結束已經超過5年,但台灣卻仍是人才不足,世界一流大學也未沾到邊,教育部是不是該醒一醒了?

本刊期另外一篇文章《《產業學院系列報導》為產業學院建立合宜的評鑑機制   各產業公協會責無旁貸》將討論如何建立一套符合國情、切合產業需求的評鑑機制,在台灣眾多大專院校爭相成立產業學院之際,合宜的評鑑機制攸關重要,不然到最後投資了大量金錢卻落得一場空。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