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期
2022 年 03 月 23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
從新東向談台灣的國際人才培育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為解決台灣需才孔亟的問題,日前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正式宣布成立,並發表「2022新東向白皮書」。企業界則呼籲,台灣應該將大學教育變成培養企業發展國際化的重要場域,除了培養人才更重要的是解決留才問題,否則最終只是為人作嫁而已。


KPMG提供

「台灣全球化的新東向戰略」年度論壇於3月11日登場,會中發表「2022新東向白皮書」,希望藉由探討台灣全球化的新東向戰略,提出台美產學合作具體方案,強化台灣在全球經濟的關鍵地位。數位治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表示,面向全球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台灣未來的願景、戰略與人才跟新東向息息相關,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的啟動將成為2030年的戰略之一,為2030年的台灣經濟前景尋找答案。

和過去新南向和或西進政策不同,台灣新東向政策是藉由全球新價值、公民國際化,打造嶄新型態的台美策略夥伴關係,透過貿易、資本、技術、人才的產業合作,建立起具有台灣特色的國際供應鏈。台灣應藉著新東向提高台美之間的深度鏈結,與美國各大學、智庫單位產學合作,共同為人類未來文明、氣候變遷、 國際衛生等議題,提出產學合作的具體解決方案,並由台灣的製造能量付諸實踐,同時帶動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幫助台灣成為國際平台。因此,全球新東向的第一步是藉由美國再工業化與美國基建,與美國供應鏈接軌;二是人才與技術接軌,包括大學深化合作;第三步是借鏡以色列與新加坡經驗,與資本市場接軌。

圖一、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運作藍圖

圖片來源:2022/3/11,「台灣全球化的新東向戰略年度論壇」會議手冊

企業心聲:大學教育應成為培養台灣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場域

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在論壇中指出,企業深感人才不足,過去台灣主要都是南進或西進,南進不成功是因為國際化程度不夠、無法與當地政府順利溝通;西進之後發現,語言和生活習慣可以通,台商就大膽西進,但時空變化太快了,美中貿易戰之後台商開始移轉陣地到東南亞,但台商要跟東南亞政府溝通是非常難的。台商移轉到東南亞之後發現,人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台灣從五缺變七缺,但只要有人才,不管幾缺問題都能解決,少子化才是最明顯問題。台灣有高達100多萬家中小企業,因為人才不足開始漸漸往外走,郭智輝呼籲,台灣應該將大學教育變成培養台灣企業發展國際化的重要場域,讓台灣的大學成為孕育亞洲菁英的地方,不管這些學生未來是留在台灣或是回到母國,和台灣的關係都能延續下去。雖然台灣已有五所大學設立半導體學院培育人才,但缺口仍然很大,為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大發展,人才議題格外重要。

台灣的國際人才戰略在哪裡?

在人才培育與供應平台策略方面,台灣已有新南向國家人才培育策略規劃推動平台,促進台灣與新南向國家高等教育機構聯盟進行雙向交流,新東向也可依循此模式進行雙向結合,打造出新東向X新南向國際人才培育與供應平台策略。

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會認為,2021年台灣人均薪資達到3萬美元,需要「新台灣戰略」。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董事、奈微光創辦人陳孝昌指出,從台灣GDP和上市櫃營收來看,台灣在2030年會面臨競爭力的大挑戰,因為台灣人口一直在往下掉,如果每家上市櫃企業每年營收要成長5%,勞動力卻是逐年負成長,到了2030年的時候,人均產值要成長50倍,這是做不到的,就連現在缺工的問題已非常嚴重。

因為疫情促使全球開始居家辦公,國界限制被打破之後,外國企業可以直接跨國聘請台灣員工;疫情之後全世界都在投資台灣,加上台灣薪資落後外商、固定薪資差距更大,人才被外商一挖就走。根據牛津學院2021 Global Talent報告,台灣缺人才的情況是世界之最,韓國的人均基本薪資是台灣的1.8倍、日本的人均基本薪資是台灣的1.4倍,陳孝昌曾和某位教育部次長聊過,以前東協學生來到台灣讀書,免繳學費之外還提供雙語教育,這些學生回到在居地之後,選擇到韓商、日商、新加坡商或中國商工作,而不選到薪資較低的台商工作。雖然台灣培育了東協學生,最後卻是幫競爭對手在作嫁。

從1990年到2020年間,台灣平均薪資逐漸由低至高,台灣要解決人才問題,國際人才培育應從大學國際化開始。新東向協會正在做一件事,就是以「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這個缺口來幫助大學未來三十年的發展。新東向協會協助台灣大學院校建立ESG學院,與國外學校建立相對應的ESG學院交換學生,學生在課堂實練之外,還能進行跨國企業專案,獲得實作的機會,完成後可以共同發表期刊論文並獲得雙聯學位。新東向戰略將往東協、東歐尋求合作,甚至往美國發展。

陳孝昌透露,新東向協會今年將開展的三大項目,首先是「30100計畫由30所台灣大學、30所美國大學、30個東協國家、30個東歐國家,加上100家企業所構成的ESG交換計畫,參與計畫的學校要提供雙聯學位制度,交換學生以全英文授課,並提供實習機會。在台灣訓練學生之後,再送到全世界去。其次是台校永續會」,讓國外學生來台灣讀書後,每年培養1000個大一的世界公民作為ESG人才,這是數位治理協會和ESG世界公民基金會正在進行中的計畫,將與美國大學、科研單位做對接,早期投入產學共融。第三項計畫是「投資美國Mini  EMBA」,即針對有意願赴美的企業,提供60~80小時關於稅法、產業、工會、環保、投資等相關課程。新東向協會今年會先與3~4家學校建立ESG學院,用產業思維解決人才問題。

圖二、新東向國際人才培育計畫

圖片來源:2022/3/11,「台灣全球化的新東向戰略年度論壇」陳孝昌簡報資料

發展新東向,應借鏡新南向經驗

前輔仁大學校長楊敦和則認為,台灣大學院校和許多國際學校都有合作關係,過去教育部有南向專班的政策,大學可以從印尼、越南等東亞南國家招收學生,教育部會按招生情況給予補助。南向專班所招收的學生除了學雜費有補助,來台灣求學之後,每星期有兩天可以去工廠實習,台灣許多工業區非常缺人手,外勞名額有限供不應求,很多工業區和學校合作,讓東南亞學生白天上課,晚上到工廠工作。而台灣許多私立大學因為少子化收不到學生,新南向解決了工廠缺工問題,也替私立學校找來不少生源,看起來是一箭三鵰的政策,但其中不乏仲介機構介入,以學生名義引進移工,如何把真正好的學生以獎學金的方式吸引進來,是新東向要考慮的制度問題。此外,台灣公私立大學和美國著名學校都有學術上的合作交流,雙聯學位是很普遍的事,只是早年有很多學生拿了台灣公費獎學金到美國留學之後就不回來了,如何在新東向的雙聯計畫中,設計機制讓學生回到台灣,例如最後一年一定要在台灣拿學位,或是需要回台服務數年之後才能申請回美國工作,方能有效為台灣延攬人才。

 

資料來源: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