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期
2022 年 09 月 28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國際政經動盪下,建立數位供應鏈成企業未來策略重心
蘇翰揚╱產業分析師

一個世界、兩個體系(技術體系)已經在美中持續衝突下成型,美國積極透過拉攏盟友,急欲切斷中國大陸的技術發展;中國則力推技術與市場自給自足,擺脫美國的「卡脖子」。而全球供應鏈在兩國拉扯的力道下被更嚴重撕裂,當選邊站成為趨勢,企業的供應鏈佈局必須更數位化,可以說數位技術融合促成人工智慧製造發展,大國博弈加速了供應鏈數位轉型的速度。

一個世界,兩套標準正在裂解全球供應鏈

當前全球已經開始面對「一個世界、兩種標準的時代」,美中接連祭出措施,一個試圖斬斷對方技術發展,另一方則努力自立自強,而這一切皆與訂定「產業標準」或「國際標準」有關。而就在筆者撰寫此文同時,拜登政府正考慮簽署行政命令,進一步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科技業。過去的作法為阻止美企向中國出口重要技術與零件,但美國的私募、創投、企業仍積極投資中國科技業者,為從金流著手,美國開始限制新創投資項目,呼應部分參議員提出《國家關鍵能力保護法案》(National Critical Capabilities Defense Act)考慮的議題;未來,美國企業若要投資中國科技公司皆需要向美國政府報備。該作法可以看出,美國為維護自身技術主權,從原先對國防有威脅的企業如華為、中芯、海康威視進行限制,到近期對NIVIDIA(例如「A100」和「H100」晶片)、AMD(如「MI250」晶片)等人工智慧晶片限制,未來可能全面擴散到科技業相關商業投資。甚至不只美國,英國近期也傳出政府攔截中國安世半導體收購英國最大晶圓廠 Newport Wafer Fab,足以見到對中科技封鎖正成形,從晶片、通訊標準、電池、潔淨能源、電動車,到衛星的等標準的訂定皆是戰場,大國博弈成為供應鏈下個十年最大挑戰。

供應鏈為灰犀牛事件,建立端到端的數位供應鏈因應風險

資料經濟的重要性在數位經濟中有增無減,起因於供應鏈廠商間的資訊交換成為面對VUCA世代的利器,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及模糊性(ambiguity)為供應鏈為的已知風險,因此並不歸類黑天鵝事件,但可能成為一不小心就會釀禍的灰犀牛事件。原因在於當前塞港缺櫃的狀況看似緩解,不過若進一步分析,當前貿易量下跌導致船期受影響,起因在於中國大陸的封城,而非供需結構實際調整;另一方面,歐洲也因為疫情、旱災等因素,導致萊茵河水位一度降到新低;德國、英國碼頭工人持續進行罷工協商下,導致歐洲供應鏈不穩定因子依舊存在;而美國進口商原先擔憂美西塞港,改從美東、墨西哥進口貨品,現在反而導致美東塞港,這些灰犀牛事件正持續發生,對未來國際經濟影響可能更為劇烈。

圖1. 以資料平台作為驅動供應鏈轉型為未來趨勢
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

黑天鵝不可防範,但灰犀牛事件卻能從蛛絲馬跡中尋找風險觸發點,由於未來業者在處理備料、製造、物流等面向上更加艱難,以可視化、可協作的供應鏈數位化成為佈局主流。從傳統供應鏈中發展出的供應鏈數位化(digital supply chain)。[1]以動態方式營運,透過先進數位技術,如5G、人工智慧、邊緣運算、物聯網、機器人來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讓公司可以更快地交付產品,為客戶提供少樣多樣、甚至多量多樣的按需製造,加速韌性企業的部署。

圖2. 透過數位分身軟體提前模擬可能情境
Digital Supply Chain Twins: Managing the Ripple Effect, Resilience, and  Disruption Risks by Data-Driven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and Visibility |  SpringerLink
資料來源:Springer

案例分析: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

身為世界最大能源管理公司之一,施耐德電機的產品包括斷路器、感測器、控制器,服務能源設施、製造業、資料中心、智慧建築等領域。公司的數位供應鏈佈局在2017年就已展開,其策略為「The Supply Chain of Tomorrow」,強化遠距監控、即時資訊掌握、零碳排為轉主軸,建立區域端到端供應鏈控制中心(如法國、新加坡、美國),連動全球300處工廠與100座物流中心,以降低出貨時間與建立敏捷文化應對突發風險為轉型主軸。事實證明,超前部署的供應鏈有助於施耐德度過疫情衝擊。除了各種內部流程優化外,公司在供應鏈佈局的策略是打造資料驅動企業為主軸。透過在邊緣搜集數據,經分析後,改善整體銷售與出貨策略,降低庫存同時也能更有效率在出貨與生產量端尋得平衡,藉由優化生產流程的效率和可靠性,使停機換線的時間得以降低,整體設備運轉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OEE)因而大為提升。

數位技術與服務提供之外,施耐德也是全球淨零碳排的先鋒之一,公司從「能源佈局」、「數位化管理」、「風險控管」三大面向出發,透過前述的數位供應鏈,進一步拓展的綠色供應鏈。在實際措施上,施耐德一方面協助客戶建立電網、強化能源管理效率、提供能源監控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則透過IoT技術跟數位配電盤等工具,協助客戶搜集用電數據,同時透過人工智慧強化預期性維護的效能。其主要解決方案為「EcoStruxure Asset Advisor」平台,結合物聯網與雲端技術,企業設備管理人員能透過行動裝置與筆電在遠端進行資產維護,確保用電設備的安全性,對公司而言,能提供軟硬體整合的綠色解決方案,同時協助客戶減碳並達到營收成長是在好不過的事情。此外《2021年第二季施耐德電機永續影響報告》指出,公司這幾年最大淨零措施為協助供應鏈夥伴減碳,例如幫助客戶減少和避免超過3.02億噸的碳排放,同時,施耐德將在碳足跡排放列為2022年重要供應鏈策略之一。

圖3.、施耐德數位供應鏈與永續供應鏈同時並行
Innovations in Schneider Electric's links
資料來源:施耐德

協助供應鏈夥伴減碳對公司的益處有三,第一,在當前不穩定的局勢中,大型企業能透過帶動整體供應商綠化,強化與合作夥伴間的關聯性,未來更能分散原物料供應與生產基地移轉風險;綠色供應鏈轉型有賴大量數據與軟體驅動,數位解決方案能替施耐德帶來龐大的供應夥伴數位轉型商機,同時建立市場先行者優勢,未來若其他廠商要加入施耐德供應鏈,需採用由公司建立的「數位標準」。當前企業相當強調「數位+綠色」的「雙軸轉型」,為減緩氣候變遷,去碳(Decarbonization)成為全球共識,各產業將競逐取的ESG話語權。Apple宣示2030年達成供應鏈碳中和、Nike提出2025年全球營運設施100%使用再生能源和2030年供應鏈碳排減少30%,這將推動整體供應鏈的數位轉型。以能源管理系統驗證ISO 50001而言,該標準主要目的在協助建構企業的能源管理流程,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大型企業推出自身減碳數位平台,強化能源的內部數據蒐集機制與成效分析。

我國數位供應鏈形成速度較緩慢,希冀政府扮演點火角色

對企業而言,要做好資訊串整除公司營運資訊外,通常建立數位平台、整合供應商、鼓勵合作夥伴數位化為大型企業較有能力執行之項目,中小企業能做的為盡可能提升自身數位能力,未來才有能力與大型企業進行資訊交換與整合。美國政府發現這樣的數位落差,加上疫情導致供應鏈挑戰後,決定由政府帶頭建立「FLOW」供應鏈資訊平台,作為全國產業供應鏈數位化的第一步,該平台連結航運公司、港口、運輸業者、倉儲零售等18家業者,實際受益者包含Targe、沃爾瑪、UPS、家得寶、百思買、Gap大型企業、以及 True Value 和 Gemini Shippers 為代表的中小型企業等,不同利害關係人間由政府出面整合,透過統一資料標準與公正性,舒緩供應鏈的備料、生產、運輸等問題。我國政府當前已具備如雲市集等眾多補助方案,而在供應鏈議題上,可效法美國,整合財政部、交通部、貿易局、經濟部等不同單位能力,透過統一平台方式,促使企業踏出供應鏈轉型的第一步。

 

備註: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