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為何政府預測經濟總是出現意外?

Joe╱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11.04
         

中國內部現在是群雄竄起,但台灣卻是死氣沉沉。台灣制定國家政策的內閣和主管們,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老將」,幾乎無法認識新時代的網路科技產業發展模式,完全和世界脫軌。如果台灣能有對網路科技產業更理想的發展環境,許多新的中小企業也許能發展得更好,台灣需要具備電子商務能力和網路科技發展能力的新戰力和政府官員,這些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主流,還可以結合製造業和零售業,像中國一樣持續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低效率的浪費現有的資源在被時代淘汰的產業上。台灣行政經營團隊不改,台灣經濟數據預測下修恐怕難以停止。


就學時期,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對於學校的考試沒有事先準備或努力研讀,考試的當下,作答時根本只能從選項中亂猜,接著就是聽天由命,運氣好就拿多一些分數,運氣差就非常慘淡,但是做好準備的考生,在考試結束後,和同儕討論過考題內容,大略就可以得知自己的分數可能落在哪裡,因為自己對整個考試的內容已掌握大部分,和預期的落差不會太大。

2011年以來,台灣官方針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政府部門相關主管,政務委員和財政部統計處官員,總是在說那幾句話,「我對這數字有點意外,不過…」、「我有點意外,又沒那麼意外」、「有點意外,我也沒想到!」、經濟成長「保2」也有困難,即使是10月到12月歐美需求旺季,今年台灣官方統計機構依然還在擔心「意外」,為何這樣的現象一而再,再而三不斷的發生,難道無法避免「預測的意外」嗎?

筆者分析,問題的根本可能有兩種原因。第一種,這些統計相關的主管人員,本身能力不足,完全不熟悉台灣國內的經濟狀況和產業結構,所以事前預測的準確度完全是靠運氣,這兩年運氣特別差,所以經濟預測總是出意外。但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管中閔,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碩士和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博士,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是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財政部長張盛和是美國愛荷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和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學士,主計處長石素梅是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但這些國家經濟預測的相關主管都是經濟相關學歷畢業,對經濟的判斷能力應該不至於太差才是?

第二種問題的根本在於,全球的產業結構和經濟趨勢正在改變,過去的分析方式需要改良才能更準確的判斷現行的經濟主流。一般來說,經濟研究通常會考慮基期的影響,因為成長率不是跟上個月相比,就是跟去年同期相比,去年的基期高,今年同期可能就差一些,去年的基期低,今年同期可能就好一些。以台灣進出口數據為例(圖一、圖二),1980〜2010年,台灣的出口數據都是持續成長,即使遭遇2000〜2002年和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風暴,出口數據也可以快速恢復,加上遭遇景氣不佳時期,數據基期低,所以隔年數據往往可以大躍進。

圖一、1980年至2013年台灣每月出口數據(單位:億新台幣)

圖二、1980年至2013年台灣每月進口數據(單位:億新台幣)

ECFA效益預測失準  台灣進出口數據不佳

但是到了2010年以後,台灣和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協議 ECFA,原本政府預估出口經濟可以高速成長,但實際上台灣出口卻開始停滯不前,每個月出口約8,000億台幣左右(圖一),完全不見成長趨勢,台灣是出口貿易國,沒有出口,企業就不需要進口原物料來加工出口,只剩下資本設備和民生消費品進口為主,進出口貿易數據不佳,企業經過數年的經驗,才會開始縮減資本設備的投資,民生必需品因應台灣民間內需消費,變動不大。

圖三、2000年至2012年台灣進口項目與出口統計(單位:億新台幣)

台灣的GDP組成,主要來自於民間消費和民間投資,雖然淨出口對GDP貢獻度只有10%不到(圖四),但進口和出口的總和超過130%,也就是說,淨出口貢獻不大,但靠著進口和出口貿易維生的周邊產業,例如零售業、倉儲業、能源業、港口貿易等,能夠產生的經濟產值也會下降,加上消費邊際效益的縮減,全台灣的經濟產值都會跟著下降,所以沒有出口成長,就不會有進口成長,拉長時間民間投資也會下降,然後政府稅收減少,迫使政府舉債才能擴大政府支出,形成惡性循環,雖然這些惡化情況需要數年才會形成,但一旦產生,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日本經濟從1990年以後,長期衰退的原因之一。

圖四、1991年至2012年台灣 GDP 組成百分比

台灣 GDP 成長率每況愈下  從圖五可知,2010年以前,台灣GDP成長率仍然維持較穩定的成長,雖然2010年的10%成長是受益於2009年的負成長才間接造成的,但2010年以前,民眾都還能明顯體會景氣的轉好,但2011年以後,台灣GDP成長率卻是每況愈下,去年同期的基期明明很低了,但台灣各季GDP依然沒有明顯轉好。為何台灣進出口貿易在2010年前後,會有如此大的差異,造成官方機構經濟預測持續失靈?套句中國阿里巴巴集團CEO馬雲說的話,「天變了,世界變了」,世界的產業在近幾年正在快速的變革,像台灣一樣的傳統製造業和零售業發展模式,未來很可能逐漸淡出市場。

圖五、2008年至2013年台灣 GDP 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年率

台灣內閣和世界脫軌  需改革的是行政經營團隊

如今全球崛起的企業,有許多新面孔都是網路科技業,例如Google、Amazon、Facebook、Naver、Priceline.com、Twitter、Line等,即使是手機大廠Apple,也透過app store在網路橫行,美國許多製造業和零售業,也正積極地和網路業務結合,透過網路,廣告和銷售的效益和範圍都明顯增加,而且逐漸威脅到傳統製造業,許多國際過去科技硬體製造業大廠,例如Nokia、RIM、Cisco、Sony、Sharp、Barnes & Noble、Panasonic,如今局勢大不如前,即使是共產極權的中國,百度、新浪、網易、騰訊、搜狐、奇虎360、阿里巴巴等網路企業,也在中國結合各種零售業和製造業,發展出新的網路商業模式。如今的中國內部是群雄割據,但台灣卻是死氣沉沉,台灣制定國家政策的內閣和主管們,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老將」,完全無法認識新時代的網路科技產業發展模式,許多人甚至連Google如何營利的都不曉得,持續把台灣現在的資源,甚至是未來的資金和資源,低效率的消耗在現有的產業,完全和世界脫軌,彷彿回到清朝用刀槍對付歐美船堅炮利的時代,如此一來,預測經濟成長簡直是瞎子摸象,因為官員們根本不知道產業要如何改革,連改革目標在哪都不知道。

台灣已經沒有時間空轉了,過去代工製造業和零售銷售的舊思維正在被淘汰,全球商業模式進入了新的春秋戰國時代,台灣仍然有些企業具備新時代的競爭力,例如過去的宏達電,或者被美國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併購的地圖日記,都曾經透過網路經營概念或APP來提升營運效率,一度達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台灣能有對網路科技產業更理想的發展環境,許多新的中小企業也許能發展得更好,台灣需要具備電子商務能力和網路科技發展能力的新戰力和政府官員,這些才是台灣產業發展的主流,還可以結合製造業和零售業,像中國一樣持續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低效率的浪費現有的資源在被時代淘汰的產業上,台灣行政經營團隊不改,台灣經濟數據預測下修恐怕難以停止。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

作者簡介
作者:Joe(蔡佑駿)
現職: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