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震撼的一課:英語能力 = 國際競爭力?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12.17
         

當一個國際大廠採購主管告訴筆者,他跟台灣廠商採購時的最大困擾就是台灣廠商英語能力不足的,無法有效溝通的時候,筆者感到十分震撼,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雖然台灣中小型廠商的英語人才都普遍不足,但大型企業、特別是有經營外銷市場的廠商,都應該有負責外銷的人員,英語能力應該都不成問題,怎麼會無法有效溝通?

英語能力不等如國際競爭力,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因為要評估一個人或是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要考慮很多因素,而英語能力只是其中一項因素而已。因此,比較客觀的說法是:「英語能力是國際競爭力的評估要件之一」。先說2個筆者親身經歷的例子,大家就會了解為什麼英語能力與國際競爭力有如此密不可分的關係。

例子一:印度電信大廠採購主管的煩惱

這是十多年前筆者在某外銷媒體任職時發生的事。當時因為任職的媒體承辦了外貿協會的「台北電信展」的官方刊物,因此筆者被指派採訪一些展會中的VIP買家,其中一個被指定的對象是一名印度採購團的團長,而這名團長本身也是印度某電信大廠的採購主管。像這種官方的採訪,大致上都脫離不了一些制式的問題,像是:「採購金額、採購項目、雙方合作的機會、未來潛力市場、及印度電信市場商機及台商的機會點……等等」;當制式問題結束後,像採訪套餐一般,筆者就問了幾個專訪結束前必問的問題,像是「最滿意的是什麼、最大的挑戰、最難忘的經驗…這些問題」。

筆者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在台灣採購設備時碰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本來以為這名印度採購團的團長會客套的敷衍兩句,像是「沒什麼大問題,相關單位提供很多協助……等等」,誰知道這名團長卻是對著筆者大吐苦水:「台灣廠商的技術很好,但是英文程度實在太差了,很多時候在我們採購時沒辦法(用英文)跟我們解說產品的使用細節;在買了產品之後,甚至是英文使用說明也沒有,真的很困擾。」筆者聽到這個答案感覺很震撼,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於是就將心裡面的疑問提出來:「真的嗎?雖然台灣中小型廠商的英語人才普遍不足,但大型企業、特別是有經營外銷市場的廠商,都有負責外銷的人員,英語能力應該都不成問題。」團長不經思索的回答說:「你說的是銷售人員 (salesperson) ,我說的是工程師。銷售人員的英語溝通能力是沒什麼問題,可是跟工程師就沒辦法溝通。要知道我們採購的產品不是十幾塊 (美元) 的數據機,而是十幾萬 (美元)放在機房的設備,這不是一般制式的user manual可以解決的,跟工程師不能順利溝通真的很困擾。」 

例子二:日本企業具備英語能力薪水三級跳

第二個例子也是接近10多年前的事,發生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電信展 (CommunicAsia)上。當時筆者是第一次出國採訪,卻遇上放牛吃草的主管,必須自行找題材及採訪對象。筆者當時才入行沒多久,對通信產業沒什麼概念,也不知道要鎮定什麼目標。在開幕典禮結束後,筆者正站在會場中發呆之際,突然有幾隊電視台的外景隊湧向筆者身後的攤位採訪,筆者當時心裡想:「有那麼多電視台來採訪,應該是很大的廠商,就選它來採訪吧。」

筆者上前說明來意之後,才發現那是日商NTT DoCoMo。那時候後悔得要命,心裡一直想:「日本人用英文採訪行嗎?他們講的英文會不會很難聽得懂?會不會什麼都問不出來?」正當筆意忐忑不安之際,NTT DoCoMo一位部長級的主管出來接受採訪。他是一位大約5、60歲的男士,行為舉止不算洋派。但也不像一般日本人的拘謹,最重要的是,這位部長的英文非常好,特別是在20年前日本還是很封閉的年代,真的是非常難得。

當正式採訪結束後,筆者跟這位部長就開始閒聊,筆者最好奇的當然是「為什麼部長的英文會那麼好?」那位部長告訴筆者,因為他之前曾經有3年外派上海。他接著又補充說,在很多日本企業,如果沒有一定的英語能力,是無法接受外派任務的 (即使是外派到中國也是一樣),而且,如果英語能力好,即使是同等級的員工,薪資也是會有明顯差異的。雖然這些解釋沒有解答筆者心中的疑問,但卻讓我了解到英語能力對日本企業的重要性:既是國際競爭力,也是個人競爭力。

以上2個例子,一個是在國際競爭力減分的例子,另一個是在國際競爭力加分的例子,同樣令筆者印象深刻。

日本經驗

前期文章「什麼?台灣英文水平落於日韓之後?」中,提到日本及韓國於瑞典教育機構EF (Education First) 最新的2013年英語能力指標報告(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EPI)中排名優於台灣許多,雖然EF調查報告的取樣及效度有待商確,調查結果也只能供參考之用,但報告中對日本及韓國過去10年為提升人民英語能力所作的努力,也有詳盡的分析,此部分內容值得注意,有些地方也值得台灣藉鏡。

EF的調查報告指出,日本的教育系統並沒有特別著重英語的溝通技巧,師生的關係是相當傳統的,很多課程都是以單向傳遞的方式進行,這表示學生無法在英語課當中練習或是應用學到的新技巧,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老師上英語課時都是以日文來授課。一份2011年的報告指出,只有20%的日本公立高中的英文老師表示他們會以英語教授口說技巧。

另一方面,日本學生在中學階段就開始把重心放在大學入學考試,不過考試科目幾乎都跟英語口說能力無關。但是也有很多中、高年級的學生會利用公開的標準考試來測試他們的英文程度,而日本最常用的英語標準考試就是Eiken,在2011年日本就有230萬人參加過Eiken考試。雖然Eiken也有口說的單元,但只有較高級的考生才有機會面對,一般考生必須先通過文法、單字、翻譯等階段,才有機會進到口說項目。另外,報告指出,日常生活鮮少接觸到英文是也是日本人英語能力進步緩慢的主因,除非他們主動透過Internet去接觸英語環境。

毫無疑問的,日本企業普遍面臨英語人才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日本人口呈負成長及日本國內經濟惡化的情況下,日本企業必須積極擴展海外市場及發展國際夥伴來求生存;報告指出,目前只有一些日本企業將英語明定為企業語言 (corporate language),如Uniqlo和Rakuten,但這只是少數的例外。

封閉的企業文化阻礙英語發展

有一個阻礙日本人學習英語(或是外語)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封閉的企業文化。在過去10年期間,日本到海外留學的人數大幅減少。日本人海外留學的首選是美國的大學,但在2011~2012年度,在美國各大學註冊的日本留學生只有19,966名,與10年前相比足足少了50%;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韓國人口只有日本人口約一半,但在同年度中於美國各大學註冊的韓國留學生人數卻高達72,295名。

EF報告分析,之所以造成日本留學生銳減的現象主要有3個原因,除了是因為日本年輕一代島國心態加劇及日元匯率波動的因素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日本留學生在學成歸國後很難找到工作。怎麼說呢?這都是日本封閉的企業文化所造成的。儘管學成歸國的日本留學生有雙語能力及國際觀,但日本企業卻擔心這些有文化差異的年輕員工無法遵守日本企業的傳統公司規章。一份2011年的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000家日本企業中,少於四分之一的企業計劃雇用曾經在海外留學的應徵者。有企業表示,因為他們著重長期承諾及永續發展,所以在用人上必須小心謹慎。

最大隱憂:英語師資不足

在日本要找到有能力教英文的老師可以說是很大的挑戰。在1980年代末期,日本曾經雇用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員輔助日本老師教學,在2002年最高峰的時期日本曾經雇用了6,300名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員,但規模已一直在縮減。雖然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這種運作方式能有效提升日本人的英語能力,但政府最近又開始提議應該投資更多金錢來雇用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員來擔任助教。

報告的結論指出日本正處於維持傳統與全球化的夾縫中,值得觀察的是東京將承辦2020年奧運,這是否會成為一個讓日本決心提升國民英語能力的契機?

相對於日本,韓國在提升英語能力的企圖心非常明顯,而且政府的行動也相當明確,下期北美智權報會跟大家一一分享,同時也會探討那一些地方是可供台灣借鏡的。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