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反創新社會透視           
 
上街督促政府改善政經大環境後… 回職場如何改善職涯環境?
唐鴻╱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4.04.16

太陽花學運雖落幕了,但分析其短時間內勃興的原因,很大部份是「職場環境劣化」所導致:2008年金融風暴後,全球就業市場(特別是青年人口就業市場)進入「三低世代」(低就業率、低所得、低未來發展),青年族群很擔心找不到工作,更發現就算找到了工作,薪資也很低。

三低世代的形成,與世界整個經濟發展模式失衡,財富沒有平均的分配,貧富差距拉大有關,這個議題可以持續關心,並督責政府改善!但是,除了職業政客外,大部分的抗議民眾並不能以抗議當工作,從街頭回到職場後(學生也總有一天要進職場),還是得面對,如何提升自己職涯價值(通常也等於收入水準)的課題。

提升職涯價值的最核心,就是有足夠的「工作力」,通俗一點說,就是能拿出來跟別人換錢的能力,每個就業人的工作力籌碼,除了學校所學外,進入職場後,通常也會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或新技能,持續累積。許多公司的人資單位,更會幫員工規劃教育訓練課程。

不過,公司的教育訓練規劃,通常是替「位置」作規劃,而非替在那個位置上的「員工的職涯」作通盤考量,這是事理之常!因此,更有企圖心的就業人,應該會想,如果我自己是「自己的人資」,自己就是「個人品牌的員工」,會如何規劃教育訓練,以利維持競爭力或是向更高的位置邁進?

很多人也都知道,「投資自己」是很重要的,許多人面對前述的提升職涯競爭力課題,通常想到的就是考證照,久而久之,產生了在職教育=考證照的迷思。職場教育訓練的目標不是只有單純的”技能提升”,而是包含了KSAO(Knowledge知識、Skill技能、Abilities能力或attitude人格特質、Other characteristics其他特性)。

例如,一個業務工作者常常勤於拜訪客戶,但卻沒有達成工作績效的要求,這時自己檢討的方向如果漫無標準,很難分析出可以改善的重點,有證照加持恐怕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如果由KSAO作判斷基礎,則拜訪客戶卻無法達成績效,到底是對產品知識不足,還是推廣技能不足,亦或是邏輯判斷能力有問題,面對客戶缺乏說服力,還是人格特質讓客戶無法信任,還是可能對於工作根本已經產生倦怠,或缺乏激勵,根本就不想做好…就能比較清晰明確的判斷誤區在哪。

前述的分析用在工作任務上,淺顯易懂,很容亦能夠抓出瓶頸所在,如果自己當「個人品牌人資」,則分析的角度應該更廣,以產業的需求為出發點,更重要的是,自己幫自己建立「教育訓練課程」。

當然,分析產業面,如何抓出自己在產業中生存,所欠缺的能力,則遠較抓工作上的問題困難的多,但正因如此,更要仔細思考!孫子兵法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經過廟算結論獲勝籌碼多者,克敵制勝機率也大;反之,經過廟算結論獲勝籌碼少者,克敵制勝機率也小。何況是未事先經過廟堂上周密完備的軍事推演,但憑一股之銳氣倉促應戰,則幾乎是毫無取勝之機會。)對於很多人來說,職場也如戰場,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該多花點精神計算產業的需求。

職場廟算通常有兩個協助技巧,一是多多閱讀該產業發展方向報導、技術趨勢分析、成功從業人員的訪談,看久了總會有個輪廓浮現,如果已經在產業內,更方便驗證並得出心法。第二點更直接的方式是,打聽該產業的核心人物(不一定是高級長官)可能出現的場合,例如研討會、演講會等,找機會攀談甚至認識,當然,第二點要能執行成功,是自己對於產業需求已經很熟悉,能夠「交流」的情況下,才較能成功。

放到執行面上,自己幫自己規劃教育訓練課程,必須要具備「有目標」`「有計畫」、「有紀律」三個要素!

「有目標」是依照產業需要的KSAO分析完需求後,所擬定的細部目標,或是把一個長遠的目標,切成幾個比較容易達成的階段性目標,這樣比較易於規劃與執行,個人達成了階段性目標後,也比較能夠激勵自己再往下一個目標邁進,而不會發生「年年訂目標,年年不能行」的狀況。

「有計畫」則是依照自己的時間分配,想出達成階段性目標與最後總目標方法,因為在進入職場後的自我教育訓練,最大的阻礙常常是本來就已經有很多例行的工作,又有家庭、休閒生活等,很難以兼顧,所以如何能夠配合自己的作息、生活習慣、需求等,調配出一個可以合理執行的計畫,也常是自我教育訓練規劃成敗的關鍵。

「有紀律」,如果有明確的總目標與階段目標,確實可行的計畫,通常也就能夠有紀律的執行,但檢視許多人自我教育訓練計畫失敗,原因還是卡在無法有紀律的長期執行,筆者認為有紀律的執行,方式還是如同訂目標時一般,將執行面切成小塊,才能持之以恆的執行,例如:

  1. 每日成果視覺化檢視:將每日執行成果用簡單但是視覺化的方式整理,例如閱讀完成比例,簡單小考核成績等,提高動力與自信,如果有一天沒有執行,空白也讓人比較有罪惡感。
  2. 因應突發狀況的彈性應變機制:雖然「養成習慣」是紀律的最好方式,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很有可能有各種突發狀況,破壞了紀律的規劃,也許幾次後就讓規律的計畫被打破,所以建立因應突發狀況的彈性機制,反而是維持紀律的重要方式。
  3. 階段目標完成的獎勵機制:如果達成階段性目標,一定要對自己有所獎賞,強化自己努力下去的動機。很多人有迷思,認為有最終目標,就已經是很大的誘因,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在執行階段就不斷鼓勵自己,除非有過人的意志力,不然很容易都會半途放棄。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