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就業結構老化 30歲以下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逾 60%!

Joe╱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2.11.02
         

在台灣,失業率最大的大學以上學歷族群中,30歲以下年輕人佔了63.6%,不論是年輕人不願就業還是沒有職缺,都顯示台灣目前年輕勞動力正在浪費空轉,年輕勞動力沒辦法轉為實際的台灣經濟推動力。不管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南歐各國、法國等已開發國家,或者進入人口紅利末期的台灣或南韓,在就業結構上都呈現類似的世代競爭狀況,高年齡族群不敢從職場退出,基層沒辦法向上升遷,新鮮人根本進不去職場,職場晉升制度破壞和就業結構老化,將會越來越嚴重。


在從年齡層面審視台灣的失業問題之前,先看一下已開發國家美國的一些資料數據。美國自2008年爆發次級房貸以後,經濟逐漸復甦,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間,歐巴馬(Obama)政府創造了420萬份新職缺給16歲以上的勞工,其中55歲以上的美國人囊括了350萬份(83%)的就業市場(請參考圖二),美國的職場正出現「世代戰爭(Generation War)」,1945~1965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吃下了2009年經濟復甦以來所創造的420萬份新工作的83%,反而年輕世代從2000年以後,就業比例就業難以大幅提
升。

圖一.  美國人民就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  
資料來源:FRED Economic Research

圖二.  1950~2012年美國各年齡層就業人數變化 

資料來源:FRED Economic Research

在美國,1945~1965年出生的嬰兒數量龐大,稱為嬰兒潮世代(baby boom),美國的各種經濟活動,幾乎都圍繞著這個世代運轉,後面的兩個世代為X世代和New Boomer世代,和這兩個世代相比,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在就業職場還是社會福利,都明顯佔了較大的經濟利益,1945~1965年出生的美國人,從政府所獲得的各種社會福利資源,超過之前的任何世代。

圖三.  美國按年代區份出生人數統計

二次大戰結束後,已開發國家的出生人數都大幅增加,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都出現嬰兒潮,而美國是最明顯的例子,1945~1965年出生這個年齡層的人口是當時最多的(請參考圖三),商人想從他們口袋賺到經濟收益,政客想在政治上獲得他們的選票;政客因此會針對這個年齡層的群眾設定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美國政府於1980年代實施的減稅政策,就讓嬰兒潮世代就業的主要時期享有低稅率,這一個年齡層的族群在政治和經濟上,一直都能發揮影響力。

美國「嬰兒潮世代」的族群,因為人數眾多而創造出一種「人口紅利」,他們未必是受教育最好的一代,但卻是「教育報酬率」最高的一代;自2002年以後,美國擁有較高學歷的族群的就業機會,早已不如1990以前那樣高(請參考圖四)。

圖四.  1992~2012年美國各學歷就業人口佔該學歷人口比例

資料來源:FRED Economic Research

靠著龐大人口數所帶動的消費潮,各種需求刺激經濟成長,股市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上漲,他們順著趨勢在所得上輕易超過美國以往各個世代;如今美國的年輕世代,已無法期待能像嬰兒潮世代那樣碰到資產價值大幅上漲的時期,反而要先面臨高失業率的問題。

 

圖五.  1970~2012年美國失業率按年齡層區分

  資料來源:FRED Economic Research

 

以美國為例,年紀越輕者,失業率越高,人口勞動力(人口紅利)高峰期過後,美國就業職缺增加速度比不上外來移民遷入和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在職場的晉升制度上,造成極大問題:企業管理職缺增加的速度跟不上美國人口成長速度,使得公司的基層人員無法往上升遷;至於剛畢業的年輕人,則甚至是連進入職場的機會都沒有。

圖六.  1970~2011年已開發國家就業人口和該國人口比例 

資料來源:FRED Economic Research

雖然美國的就業增加速度比不上人口增加速度,但是和世界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美國已經是相對的理想了。像日本職場就業職缺成長跟不上人口成長,已經成為20年來的長期現象,而澳洲則是近十多年來,就業職缺成長比人口成長速度要快的國家,這也是澳洲持續吸引世界各國移民的原因之一。至於南歐則是高失業率的表徵,25歲以下年輕人平均失業率至少20%以上(請參考表一),例如義大利國內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就業,勞動力閒置現象很普遍。因多數人民沒有收入,國內民間消費更難以大幅成長;沒有消費,內需企業營運困難,更難擴張版圖增加職缺,人民更難有就業機會,形成惡性循環。

表一. 各國2005年及2010年失業率  (按性別及年齡比)
失業率 男性(%) 女性(%) 25歲以下(%) 25~74歲(%)
年代 2005 2010 2005 2010 2010 2010
美國 5.1 10.5 5.1 8.6 18.4 8.2
西班牙 7.1 19.7 12.2 20.5 41.6 18.0
日本 4.6 5.4 4.2 4.6 9.3 4.7
英國 5.2 8.6 4.3 6.8 19.6 5.8
瑞典 7.7 8.5 7.6 8.2 25.2 5.9
歐元區 8.2 9.9 9.8 9.6 20.9 8.3
奧地利 4.9 4.6 5.5 4.2 8.8 3.7
比利時 7.6 8.1 9.5 8.5 22.4 7.0
法國 8.4 9.4 10.3 10.2 23.3 8.2
德國 11.4 7.5 10.9 6.6 9.9 6.7
希臘 6.1 9.9 15.3 16.2 32.9 11.1
義大利 6.2 7.6 10.1 9.7 27.8 11.9
荷蘭 4.9 4.4 5.8 4.5 8.8 3.7
丹麥 4.4 8.2 5.3 6.6 13.8 6.2
  資料來源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

 

台灣跟隨美國腳步 呈現低年齡層高失業率的就業結構

從美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觀察到,台灣也逐漸出現類似的失業結構。自2000年以後,30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攀升速度明顯快於30歲以上的年齡層,而且即使擁有高學歷,依然無法增加就業機會,學歷快速貶值。

圖七.  1978~2011年台灣各年齡層失業率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處

表二.  2010年台灣15歲以上年齡層之學歷分布狀況
  國小以下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
15~24歲 0% 7% 44% 4% 42% 3%
25~34歲 1% 8% 32% 17% 34% 9%
35~44歲 2% 15% 40% 20% 18% 6%
45~54歲 11% 27% 35% 13% 11% 3%
55~64歲 42% 17% 21% 8% 9% 2%
65歲以上 70% 12% 10% 4% 4% 1%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處

圖八.  1978~2011年台灣各種學歷失業率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處

台灣2012年失業率最低的學歷層是國小以下學歷。實際上,自1978年以來,國小以下學歷幾乎都是失業率最低的族群;而國小以下學歷中,55歲以上的人佔了85%(參考表二)。至於失業率最高的則是大學以上的學歷族群,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了63.6%,不論是年輕人不願意就業還是沒有職缺,都顯示台灣目前年輕勞動力正在浪費空轉,年輕勞動力沒辦法轉化為實際的台灣經濟推動力。

不管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南歐各國、法國等已開發國家,或者是進入人口紅利末期的台灣或南韓,在就業結構上,都呈現類似的世代競爭狀況。自2008年以後,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及消費力都轉弱,美國經濟復甦極度緩慢,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受到國際消費力成長緩慢的影響,已開發國家的高年齡族群不敢從職場退出;另一方面,企業受到經濟影響難以快速擴張,高層沒退也沒升,基層沒辦法向上升遷,新鮮人根本進不去職場,職場晉升制度破壞和就業結構老化,將會越來越嚴重。

因此政府與企業在面對失業問題時應深入問題的根源,政府不能單靠短期的擴大就業方案或是短暫的刺激經濟活動來提升短期的就業率;另一方面,企業也應重新思考一套順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升遷任用計畫,以全面活化企業內部人才升遷管道、及留守年輕的優秀人才。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

作者簡介
作者:Joe(蔡佑駿)
現職: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