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研發:企業創新之痛

Joe╱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03.04
         

台灣一直幫其他國家「代工」,似乎沒有脫胎換骨的機會。,當然「研發」不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好壞的絕對因素,但是長期投入「研發」的努力,絕對有機會獲創造理想產業發展的局勢,例如南韓及大陸。台灣很多人只想「投機炒短線」,但企業仍需尋找自己獨特賣點,以創意提昇產品價值,才能擺脫削價競爭、低毛利之苦。


2008年全球歷經美國次級房貸所產生的經濟衰退以後,許多國家雖然從景氣蕭條中慢慢恢復了,但不少國家仍然在經濟成長停滯的局勢中,台灣就是一個案例,許多人開始反省,台灣要轉型改走「研發」路線,政府也要朝這個方向扶持企業,台灣一直幫其他國家「代工」,似乎沒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圖一、1996年至2009年各國研發經費佔 GDP 百分比

2002年網路科技泡沫過後,部分已開發國家減少研發的資本投資,英國、法國、加拿大是較明顯的例子,經過數年後,2010年的英國、法國在歐洲的經濟表現並不理想,而加拿大的經濟綜合表現也明顯不如同樣在北美洲的美國,當然「研發」不是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好壞的絕對因素,但是長期投入「研發」的努力,絕對有機會獲創造理想產業發展的局勢,例如南韓和中國。南韓在2002年以後,每年投資「研發」的資金佔GDP比例,甚至超過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僅次於日本,中國則是明顯長期增加「研發」資金的開發中國家,而南韓和中國在2002年以後的經濟表現,在東亞或是開發中國家,都已明顯甩開競爭對手的成長。

研發耗時耗力 成功率低

近年來在媒體和報章雜誌的渲染下,「研發」和「創新品牌」成了高利潤低成本,附加價值高的必備武器,事實上,要進行成功的研發相當不容易,研發會耗費龐大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在邁向創新的路上,要完全展現產品的創意、還要深獲消費者喜愛,是一項成功率非常低的巨大工程。而建立一個品牌,不管是產品品質、關鍵技術、建立通路、行銷方式、或後續服務等,多個因素皆需同時考量,並非單純靠新點子就能建立一個龐大商機、廣受喜愛的品牌,也許有少數案例是靠創意就架構而成,但那並非大多數「品牌」產生的方式,「品牌」的誕生過程其實是相當高風險、且耗時耗心思的。

假設現實中有三種模式的投資機會,而讀者是資本家,那以下選項你會如何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有可能在數個月內以獲得10%,甚至翻倍,或者更高的報酬,虧錢也有可能,但通常還是能回收部份的成本,不至於完全血本無歸。

第二種選擇是,只要你投資下去,每年可以回收約1~3%,要把本金贖回需要一段時間,至少是一年以上,或者數年之久,但是投入的本金大部分的時間都還會成長。

第三種選擇是,至少數年以上的投資時間,失敗的話會完全血本無歸,成功機率理論上會低於10%,甚至低於1%,幾乎都是少數人才有機會成功,但成功者可能可以囊括整個產業的一半利潤,缺點是投資時間漫長,而且往往需要多種技術配合,中途放棄的話,通常會血本無歸。

這三種選擇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投資,第一種類似股票市場,第二種類似房地產投資,第三種類似產業研發,三種當中,你會選哪一種?

大部份的人通常不會選擇第三種,除非投資人對該投資非常有興趣或熱誠,大部份企業老闆都是平凡人,他們也不會選擇第三種,投資這件事情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研發是一種消耗時間,必須投入龐大的資金改良技術和實驗才有的結果,雖然成功的報酬率非常高,但研發的成功率非常低,大多時候根本無法預估何時才會有成果,以科技產業為例,新的中小企業的陣亡率非常高,同期的競爭對手往往難以撐到最後,而且研發結束到商品化的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段時間企業還是需要資金營運和負擔員工薪水,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研發企業能否撐到產品商業化賺到利潤都是未知數,研發不保證成功,就算研發成功了,也未必有盈利,研發是超高風險、超高回報的模式,不管是普羅大眾,還是企業家,大多數人都想要一個安全而不會出問題的鐵飯碗生財工具。在現今的台灣,不只是一般民眾,連企業家都很保守,當你有一筆資金,研發新商品或技術、購買房地產、投資股市,你會選擇哪一種?或許大多數人想要買房的意願都一樣強烈。

台灣研發腳步慢八拍

對於資本家來說,研發型的投資風險非常高,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大量燒錢的開發技術,另一種就是自己親自去學習和實作,認為某項產品研發是可行的人,他們如果自己有錢就會進行資本投資,沒錢的人則是靠自己親自實作,台灣近年來流行的是「快」和「低成本」這兩種特性,台灣的企業團隊大多不像歐美團隊那樣具有前瞻性,台灣老闆要求的是能快速將產品推出或者壓低成本謀求中間的利潤,當國外企業的領先集團,預期數年之後會熱銷某項產品,研發一段時間,產品接近商業化了,台灣企業的研發團隊才會陸續跟進,時間成本已經比海外企業高出許多,即使員工有領先全球的前瞻性市場策劃,光是要說服大部份主管的懷疑態度,消除主管認為產品是否可以賺錢的疑慮,就相當有難度了。

美國科技公司相當重視「研發」,當整個環境的企業都先後邁入研發的工作中,企業競爭產生各種「創意」,大家都願意一同進入研發的領域共同冒險,許多資源可以重複使用,大家研發的風險變降低許多。但是在台灣,只要這項研發短期內無法發揮效果,社會環境就會迫使創業家產生生存的壓力,最終難以有突破性的進展,最常聽到的就是,「不能賺大錢,你做這個做啥?」,台灣社會對於創新者的前瞻性和勇氣,通常不抱支持的態度,歐美和台灣的社會創業氣氛差異已經決定了,兩個區域的創業家即使做同樣的努力,台灣的創業家缺乏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成功的難度高許多。

研發創新仍是產業唯一出路

台灣社會歷經10多年薪資相對於通貨膨脹停滯成長的情況下,大多數的台灣人對於事物的附加價值認知落差越來越大,群眾的消費逐漸趨向必需品為主,扭曲的消費觀念也是臺灣的經濟瓶頸,當多數人民對於基礎民生用品從頭到尾的節省,企業販賣商品自然是cost down,企業到了國際市場依然只能cost down,賺錢跟花錢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行為,沒辦法理解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那麼你也難以生產別人願意花錢消費的商品,又怎麼製造出大部分國際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品牌商品,連產業升級的方向都不知道在哪裡,難以理解像Google(谷歌)、Apple(蘋果)、Angry bird(憤怒鳥)、Coca-Cola(可口可樂)、Microsoft(微軟)、Paypal 這些新產業是怎樣營運和獲利的。因為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除了能賺到財富的資訊,剩下的新產業資訊還不如台灣國內房地產資訊來的重要,很多人只想「投機炒短線」,台灣不只是企業主是「慣老闆」,而是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都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和「複製」的思想,政府政策只是社會大眾價值觀綜合影響下的推手,在這種氣氛下,「研發」談何容易。

產業深知代工非長久之計,唯有創新與研發才是產業的出路。儘管研發大不易,企業仍需尋找自己獨特賣點,以創意提昇產品價值,才能擺脫削價競爭、低毛利之苦。但首要,思維要變、格局要變、視野要改變,否則,研發創新,也只是空談。

P.S. 文章部分段落取得網路作家Chenglap同意後,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

作者簡介
作者:Joe(蔡佑駿)
現職:

全台最大外匯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主編、東森電視台財經固定來賓、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

經歷:
壹電視、東森、非凡電視台財經來賓 、非凡周刊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聯合理財網專欄作家、經濟日報外匯擂台連三屆冠軍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