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創新社會透視
製造業衰退! 服務業創新加值為台灣出路

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06.17
         

20到29歲的年輕失業人口佔大多數,年輕人愈來愈沒工作可作。製造業出口大幅衰退,台灣經濟長期仰賴出口,製造業是台灣出口的主力,由於出口下滑,製造業部門紛紛以裁員、減薪、無薪假的方式來因應不景氣。面對產業結構失衡,台灣應如何調整因應?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資料,台灣失業率近幾年都高於 4%。看失業率數據可能仍無感覺,但從下圖一就可看出,20到29歲的年輕失業人口佔大多數,年輕人愈來愈沒工作可作。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再到2011年下半年歐債危機延燒,導致的二次衰退疑慮,都讓缺乏自主品牌與服務化概念的台灣製造業,遭遇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風暴凸顯出台灣出口的集中與產業結構的脆弱。台灣經濟長期仰賴出口,製造業是台灣出口的主力,由於出口下滑,製造業部門紛紛以裁員、減薪、無薪假的方是來因應不景氣。製造業不景氣,台灣產業結構失衡,年輕人茫然,中老年人感嘆,就只能這樣了嗎?

圖一、失業者按年齡分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台灣產業結構失衡 製造業衰退

北美智權報於「誰的公平正義?基本工資14年漲20%、一般人薪資卻倒回當年!」一文中說明實質薪資負成長、消費大眾的財富大幅縮水、民間消費因而低落,而內需低迷對中小型服務業的衝擊非常大。確實,台灣現今產業結構失衡,出口項目集中於電子資訊業、製造業結構也因此高度集中於電子資訊業,而電子資訊、化學與金屬工業佔了製造業 GDP 的 70% 左右,並佔出口值高達 60%。然而台灣產業以 OEM 及 ODM 為主,在北美智權報「代工~代工~代工~為何都只是代工?如何提高代工的利潤?」一文中,可知代工產業的附加價值低,缺乏品牌來兌現研發效益,台灣製造業投資高、獲利低,出口量銳減,經濟便大幅下滑。

服務業所需資金少 製造業應整合注入新價值

台灣礙於地理關係、國土小、市場規模小,內需市場無法支持大規模生產,製造業若要持續生產,必須進入世界的消費市場,因此經濟出口必須擁有平衡的結構,不能過於偏重任何一項產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必須密切互補連結,才能佔有市場,但台灣的製造業與服務業仍缺乏緊密的互動與協調。而現今服務業已創造極高的產值服務業佔 GDP 70% 左右,服務業涵蓋範圍相當廣,架構也複雜,必須重新針對服務業定義,尤其其中金融、零售、批發、物流餐飲等行業吸收了相當高比率的就業人口,政府應考慮鬆綁證照與經營者之間的關係,否則商業資金難以流入市場進行投資。但台灣服務業的人才、資金不足,研發投入有限,更礙於法令限制,資金流通慢,故競爭力疲弱,服務業遲遲不能升級。

台灣應致力發展製造服務業

服務業特性與製造業不同,所需資金較低,以顧客體驗為主要導向,但台灣服務業廠商多屬中小企業,大規模的資金融通相對不易,又服務業多以無形資產為主要價值,商品價值難以界定。而台灣已經走過工業化和去工業化的過程,各種服務業加起來佔全台灣貿易結構的 70%(圖二),服務業在主導台灣 GDP 已佔相當地位,重要性不容小覷。但承上所述,製造業出口量銳減,面對產業結構失衡,台灣應如何調整因應?

圖二、台灣貿易結構

居鋼鐵業龍頭地位的中鋼公司,也自稱是以提供下游客戶工業原料為宗旨的服務業,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更在十幾年前,便一再強調台積電本身是服務業而非製造業,既然為服務業一定要秉持客戶導向,未來是靠知識與人力資本累積來追求高附加價值產出和服務出口的時代。知識創新是關鍵,如何利用製造業優勢結合服務業特色,進行結構轉型。服務業與製造業各取其優勢整合,不僅可增加顧客的黏著度,更可增加服務業的附加價值與競爭力,增加服務業的不可取代性。

產業政府管理 證照應與經營權鬆綁

製造業提昇對服務創新,可對高階製造業產品升值,並提供多功能的服務加值,強調服務內涵、產品體驗,著重的是內容而非產品本身,唯有以內容為主的產品才有發展自有品牌的可能,也才能大舉獲利。在「後 PC 時代,資訊科技創新該怎麼走?」一文中,林之晨認為台灣已有完善的製造業基礎,人文素質高、靈活的科技業人才。而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呂耀志指出,「成本壓縮的競爭模式,無法使製造業再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唯有對製造業進行服務化創新,才能提升製造業的競爭力。」因此台灣服務業需要新的經營模式、整合多元資源,光有硬體只是不斷地打價格戰,導到下游服務才是品牌與獲利的出口。

對於服務業的經營模式,北美智權總經理許鍾光認為政府應該鬆綁證照與資金流通的限制,讓民間建立產業政府自治,「現在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由於對產業不了解,因此無法細膩的照顧產業的發展和管理需求,許多施政措施常常限制了產業的發展或是傷害了產業的公司成員,造成勞方與資方的對立,但是產業政府就沒有這樣的缺點。產業界的勞方與資方立委可以公平的在產業立法機構協商產業管理的各種措施,並且用產業成員所繳納的稅收來主導產業的自我發展,創造有利於產業發展的環境。因此產業成員在這種既專業又公平的產業政府領導下,就可以把產業的競爭效能和發展速度提升到最高點,大幅創造營收與工作機會。產業政府所雇用的人才應該是具有豐富產業經驗的各類專家,因此就可以有效率而深入的和產業成員互動,對產業成員提供各類服務,並且有效的維持產業秩序。」

服務業若無法整合,面對全球景氣持續而來的嚴峻考驗,以及貿易自由化、製造業再一次大遷移的警惕下,台灣經濟恐怕難以復甦。因此,台灣必須把製造業的設計能量導入服務業,讓服務業發展內容,從市場與客戶需求,針對產品進行設計、研發、製造,如此才能真的達到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方位服務,才有打造創新品牌的可能。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