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期
2016 年 10 月 19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訂閱電子報  
 
台灣不能在全球生醫併購潮缺席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雖然台灣銳意發展生技產業也已不少時間,也從國外吸引不少人才與技術投入,但在國際能見度上總是不佳,例如近兩三年內陸續開花結果的生技製藥業併購風潮,就幾乎看不到台灣的影子。對照中國大陸與印度在這方面的積極投入,不少專家都呼籲:不論是學名藥或新藥業者,都該認真考慮企業併購了!

在全球製藥業裡面,華生製藥(Watson Pharmaceuticals)是個響叮噹的名字。自從1984年由趙宇天帶著10多人的團隊創辦之後,在30年不到的時間內成為全球第三大的學名藥廠,事業範圍更包括銷售通路以及專利品牌藥。2007年趙宇天退休時,華生製藥的年營收已經超過30億美元。

世界上的藥廠不知凡幾,為什麼華生製藥能夠如此成功?趙宇天分析,華生製藥在創業初期,先選擇切入競爭者較少的學名藥製造,練好基本功;從1997年開始,在學名藥事業已經穩定的基礎下,才試著往上游的專利新藥開發嘗試。2000年以後,開始用併購的方式切入下游的醫療零售通路。換句話說,靠著內部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嚴控藥物開發製造流程,以及持續在外部尋找併購標的,才造就華生的豐功偉業。「經營企業,一定要有strategic planning(策略規劃),」趙宇天說。

圖1:華生製藥(Watson Pharmaceuticals)創辦人趙宇天

攝影:蔣士棋

靠併購才能搶技術兼搶市場

從策略觀點來看,在公司內部研發與從外界併購的差異,除了成本效益的考量外,就是與既有業務的互補性。趙宇天舉例,只要併購在時間、金錢、市場接受度等方面的考量之下,都比自行研發更為划算,自然就成為企業經營者重視的選項,尤其當要跨入新事業時,利用併購才能快速取得一定的市場地位。

搶技術兼搶市場,正是近兩年來,全球生技醫療產業瘋併購的原因。趙宇天分析,從2012年至今,相關產業的併購金額連年成長,2012年時還不足2000億元,到了2015年已然逼近7000億元;其中,翻漲程度最大的當屬製藥產業,併購金額四年來放大了六倍以上。(圖2)

圖2:2010年至今生技醫藥業併購案金額變化(單位:10億美元)

資料來源:「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生醫產業論壇」,2016/09/20

但這麼多的併購案,並不全然是歐美國家的遊戲。趙宇天提醒,中國與印度的製藥產業,正積極地往歐美尋找併購標的,尤其是深耕製藥產業多年的印度,2015年的對外併購金額就高達1200億美元,2016年至今更已經突破4500億美元(圖3)。然而,這麼多的併購活動當中,完全看不到台灣廠商的影子,才是趙宇天擔心的。

圖3:2010年至今生技醫藥業中,中國/印度對歐美1億美元以上併購案量與金額變化(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國際併購趨勢與策略-生醫產業論壇」,2016/09/20

有好的管理才有好的併購

趙宇天強調,併購並不是扭轉奇蹟的萬靈丹。以Valeant這家公司為例,它靠著連番的併購創造題材,使得股價連番上漲,2015年年初時股票總市值曾經攀上1千4百億美元的高峰;「可是一步錯,步步錯,」趙宇天指出,因為併購失利,Valeant的市值在2015年下半年急速萎縮,如今只剩74億美元。「併購是沒有回頭路的,如果你的內部管理制度不夠好,太沉迷併購只會拖垮自己!」

所以,在他看來,內部成長與外部成長除了是互補的企業成長策略,前者更是後者成功的重要基礎。「我覺得,台灣不管是新藥研發或者學名藥的公司,規模都太小,應該思考一下怎麼透過併購來把規模做大;還有,大家的技術能力也許都不錯,但是市場行銷、財務、管理的人才還是很缺乏,但這些才是往國際市場走的關鍵。」他提醒,「在生技醫藥業,如果不能往國際上走,就沒有意義了!」

資料來源: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