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期
2017 年 2 月 22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電子報訂閱管理  
 
全球醫藥市場變化劇烈   台灣生技產業挑戰大!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7是全球主要醫藥市場變化劇烈的一年,生技產業朝向亞洲發展的態勢明確,但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在意外中當選、英國決定脫歐後未來的發展、加上大陸如火如荼進行的醫改計畫,都是牽動全球生技產業的重要變數。行政院宣布今年將投入109億元將台灣打造成亞太生醫研發重鎮,生技產業看似備受重視,但台灣未來生技發展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全球生技產業前景可期,未來三年主要生技產業市場成長明確,歐美平均成長率2.6%~6.6%,亞太地區成長預期可達8.4%,預估到2020年,全球生技藥品市場規模可達2780億美元。為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全球化趨勢與健康醫美意識抬頭,「新藥開發」、「健康醫材設備」成長力道強勁。

圖一、全球生技藥品市場規模預估

圖片來源:2016 生技產業白皮書

2015年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總產值2,986億元  醫療器材最大宗

受惠於全球生技市場需求的增加,台灣生技廠商持續布局國內外市場,近年來積極拓展海外國家,帶動出口規模擴張,2015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為新台幣2,986億元,比2014年的新臺幣2,886億元成長3.5%。其中占比最大的是醫療器材產業,2015年營業額為1,330億元,占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近半數(44.5%);應用生技產業的營業額為884億元、製藥產業營業額為772億元,兩者各占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的29.6%和25.8%。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與進口值的增加,也帶動台灣內需市場成長,2015年生技醫藥產業國內市場需求達到4,050億元。

圖二、2006~2015我國生技產業經營狀況統計

資料來源:2016 生技產業白皮書

表一、2014∼2015年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現況

資料來源:2016 生技產業白皮書

雖然醫療器材的營業額占最大宗,但依據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統計,我國生技醫藥產業2015年民間投資金額為484.93億元,比2014年微幅成長6%,投資金額最高的正是製藥領域,達到207.9億元;其次才是醫療器材領域(190.6 億元)、應用生技領域(86.3億元)。截至2016年6月底為止,已通過102 家生技新藥公司及240項新藥的資格審定,行政院在去年11月也宣布,今年將投入109億元將台灣打造成亞太生醫研發重鎮,期望在2025年前創造出1兆元產值。台灣生技產業看似備受重視,但業者認為,未來生技發展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圖三、2015年生技醫藥產業民間投資金額

資料來源:2016 生技產業白皮書

西藥製劑進口仰賴德、美 入超情況嚴重

依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庫, 2015年我國西藥製劑出口值約新台幣123億元,美國是台灣西藥製劑最大的出口市場,其次是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在西藥製劑前10大出口國中,又以中國成長最快,2015年成長率高達26.81 %。在前10大出國國家中,大部分以亞太地區為主,歐洲國家僅有希臘,顯示對於已開發地區的西歐國家,台灣廠商仍有很大的空間拓展外銷版圖。

在西藥製劑進口方面,德國及美國為前二大進口國家,進口金額皆超過新台幣 100億元,與我國西藥製劑出口金額相比,呈現嚴重的入超。台灣西藥製劑進口的品項多屬我國尚未開發或生產的新治療藥物,像是癌症新藥、罕見疾病藥物等,仍須仰賴國外製藥公司的供應,隨著使用量增加及持續引進國外新藥,帶動西藥製劑進口金額增加。

表二、2014~2015我國西藥製劑前十大進出口國

資料來源:2016 生技產業白皮書

全球生技產業整體趨勢朝向亞洲發展,亞洲成長趨勢明確,從2011到2015年間,亞太國家在製藥產業的市占率,從28.4%提升至34.5%,2015年全球製藥與生技產值超過1.1兆美元,亞太國家以3,894億美元強佔三分之一市場。

圖四、2011~2015年製藥和生技產值

資料來源:Frost & Sullivan

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參加「2017國際法規最新發展趨勢對投資生技製藥產業策略之影響」研討會時,以「2017台灣生技業面對的挑戰」為題發表演講,葉志鴻指出,2017是全球主要醫藥市場變化劇烈的一年,雖然生技產業的整體趨勢朝向亞洲發展,但去年美國總統川普在意外中當選、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未來的發展、加上大陸如火如荼進行的醫改計畫,都是牽動全球生技產業的重要變數。

圖五、台灣微脂體總經理葉志鴻

吳碧娥/攝影

葉志鴻強調,生技業的特色是市場和法規綁在一起,而亞太國家生技發展的重點還是在廣大的大陸市場。大陸在2015年發佈了國發44號文《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除了重新定義新藥,並躍升改良型新藥的審查順序。另外,過去學名藥在大陸非常氾濫,一個藥品可能有超過200種學名藥廠在生產,為了控制製藥品質和改善技能,大陸正在推動廠證分離,學名藥需要重新認證,因為成本大增,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大陸的學名藥廠可能會從現在的6,000家縮減到約500家。葉志鴻認為,大陸醫改的目標不僅限於本土發展,更重要的是意在擴張全球市場,在進行大規模的醫改後,藥物發展的能見度可望大幅提升。因此,台灣生技廠商更要留心於兩岸布局,因為法規改變將會帶來新的契機,或許也會是台灣生技業者進入大陸市場的機會點。

台灣生技接軌國際 資金、法規、人才缺一不可

面對國際生技發展競爭,環球生技月刊社長林明定認為,台灣擁有質量均優的醫療體系,累積20多年發展全民健保的寶貴經驗,加上強大的ICT及製藥業基礎,目前本國廠商共有167件藥品正在臨床試驗階段,這些都是台灣發展生技製藥業的優勢與機會。不可諱言的是,台灣缺乏新藥開發實務及擁有國際經驗的人才,學術研究界對於專利智財保護不周、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發不足,儘管台灣資本市場活絡,但是國內市場規模小、生技業者普遍屬於中小型企業,缺乏可與國際大廠抗衡的指標型旗艦公司。雖然台灣醫療技術水準高,但環顧鄰近國家,大陸、南韓、日本等國,均積極爭取亞太地區生技領導權,台灣不但薪資水平相對較低,還受到諸多法規限制,不易招募與留任高階的國際生技人才。

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生技產業規模小,廠商多屬中小企業,生技產業從業總人數僅7萬餘人,平均每家廠商平均員工不超過50人,每年新增的從業人數只有2,000餘人。葉志鴻指出,台灣生技產業要與國際接軌,資金、法規、人才缺一不可,然而台灣正面臨生技人才不足,國內十分欠缺轉譯醫學的人才,能將基礎的醫學研究直接和臨床治療產生連結,多數生技從業者只有片段的經驗、缺乏整合的團隊。他認為台灣生技業者第一階段應決定主攻的目標市場,須認知到台灣只是戰場之一,並非主要目標,且最好瞄準於利基市場,因為大規模的市場已然掌握在國際大型生技公司手上。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國內市場有限,再加上台灣的資本市場缺乏培養出大型生技公司的條件,投資人不易判斷生技產業的價值,卻還有一堆法規限制、證券所得稅課稅的問題,若政府不積極解決,恐繼續成為吸引國外生技人才來台的阻力。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