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期
2017 年 7 月 26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電子報訂閱管理  
 
國衛院、中研院生技新藥研發有成 尋求廠商合作契機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為推廣政府單位優秀之生醫創新研發技術,國家衛生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於 7月13日 共同舉辦了「國家衛生研究院 - 中央研究院 聯合技術發表會」。會中特別邀請了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及育成中心代理主任葉忠祐及中央研究院智財技轉處處長吳漢忠致詞。

此次發表會共挑選17項新藥/新技術/新材料進行發表,中央研究院有9項,國家衛生研究院有8項,規劃出三大主題,分別是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及蛋白質藥物。發表會中不僅說明技術之優勢,更詳細介紹這些技術的產業應用與發展潛力(詳見表1、表2及表3)。

兩研究院希望藉由此活動,為產業界與學研界人士建立交流與合作管道,加速台灣生物科技的發展,及探索未來的產業合作契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藥研發成果得來不易,因此兩研究院對於智財的保護也相當重視,發表會中大部分成果不是已專利獲證,就是專利申請中或是審查中,對未來接受技轉或是授權的廠商,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國家衛生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之生醫創新研發團隊

攝影:李淑蓮

期待法規鬆綁

長久以來,於生技醫藥的領域,官方研究單位不管是在人才或是資源的部分,都略勝民間一籌,因此也是成果斐然,而在最近政府推動生醫產業的過程中,也占了很重要的角色。然而,政府對於公部門有很多規範,也對產業的推動形成很大的阻礙。就新藥/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成果推動部分,即有5項不合時宜的規定應該鬆綁,分別是:(1) 新藥及新材料的授權應該以專屬為主,但政府卻規定以非專屬優先;(2) 如研發成果在境外實施,須經政府同意;(3) 如果政府研發單位接受不同部會的預算,便必須遵守不同部會的規定;(4) 在技轉授權後,如果廠商以後要再授權,便必須接受透明公開的規定,這一點相信很多廠商都很難接受;(5) 政府希望這些研究單位多走國際授權,但規範卻要求以國內廠商為主。

有時候為了配合這些規範,廠商必須要很有耐心,作一些有違經濟效益的動作來配合,相信如果政府可以重新思考一下現今的市場脈絡及運作方式,將許多不合時宜的規定鬆綁,定會更有利於生醫產業的創新及推動。

中央研究院智財技轉處處長吳漢忠 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及育成中心代理主任葉忠祐

攝影:李淑蓮 

攝影:李淑蓮 

 

表1. 小分子藥物類研及成果

發明名稱

C-Kit 激酶抑制劑抗癌候選藥物DBPR216

創作人

蔣維棠、石全、蔡慧珍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生技與藥物研究所

技術摘要:
氨基噻唑系列化合物為多靶點激酶抑制劑,其代表性化合物DBPR216 對於c-KIT突變產生抗藥性的胃腸道基質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 細胞株,以及c-KIT 及FLT3-ITD 突變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細胞株,不論是體內或體外都展現出很好的抑制效果,具有發展優勢。

應用範圍及市場潛力:
癌症臨床治療藥物,最有可能應用在GIST 與AML。此外,此系列氨基噻唑化合物為多重激酶抑制劑,因此有機會應用在實質固態瘤 (Solid tumors),應用性較廣。

氨基噻唑化合物有機會成為GIST 的二線藥物,目前此癌症的二線藥物為Sunitinib,該藥物在GIST 全球的治療市場價值大約為新台幣100 億左右。AML 的治療以化學治療(cytarabine 與anthracycline 合併使用)及幹細胞移植為主,其治療市場於2011年達2.39 億美元,預計於 2018 年將可達到 $7.31 億美元。

智財權狀態:
一項美國暫時性專利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審查中

 

發明名稱

選擇性唾液酸轉移酶抑製劑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創作人

李文山、洪文俊、沈家寧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基
因體研究中心

技術摘要 :
此發明公開了選擇性唾液酸轉移酶抑製劑及其它新的唾液酸轉移酶抑製劑可有效地只選擇性調控α2,3-和α2,6 唾液酸化的N-連接聚醣蛋白(非O-連接聚醣蛋白) ,並改善抑製劑本身水溶解性質且降低毒性,抑制各種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並表現出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血管增生抑製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生長和延緩癌細胞轉移。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癌症分子標靶治療、減少病人化療副作用。

智財權狀態:
專利合作協定(PCT)及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中。

 

發明名稱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modulat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創作人

陳垣崇、李宜靜、鄔哲源、高曉容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FGFR3 過度活化造成人類遺傳性骨骼發育不全症狀,在體細胞FGFR3 過度活化造成癌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FGFR3 活化突變所引起的骨骼發育不良症狀。發明人建立一專一性高通量細胞篩檢系統,篩選出植物萃取物,進一步純化有效成分並分離出純化合物可以抑制FGFR3 活化。有效成分已證實可以改善ACH 小鼠模型骨骼生長發育,以及抑制FGFR3 活化癌細胞生長。這些部分純化有效成分,以及純化合物,可以開發成為FGFR3 活化所引起骨骼發育不良和相關的癌症的治療。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1.  用此細胞篩選系統,可用於篩選FGFR3 配體,激動劑,拮抗劑,和影響活化FGFR3與下游蛋 白結合的化合物。
2.  ACH 小鼠模型可用於進一步評估所篩選到的純化有效成分以及純化合物在生物體內活性,及毒性。評估將來藥物在人類FGFR3 過度活化骨骼發育不良的潛在治療。
3.  透過這篩選方法以及在ACH 小鼠評估的植物萃取物,活性成份,跟純化化合物,預計將來在臨床上治療FGFR3 活化骨骼發育不全和相關的人類癌症,應該會有良好結果。

智財權狀態:
美國臨時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申請中

 

發明名稱

ErbB2 小分子抑制劑改善阿滋海默症疾病小鼠的認知學習功能

創作人

廖永豐、王柏堅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
發明人發現將ErbB2 蛋白表現量減低後,-secretase 蛋白酶製造乙型類澱粉蛋白(即amyloid-β )的反應會被選擇性地抑制,而不影響其分解Notch 此一生理受質的反應。利用一種ErbB2 的化學抑制劑處理不同的細胞或動物模式時,都可藉由提昇細胞自噬作用的效率,造成APP-C99 蛋白(即乙型類澱粉蛋白的前驅蛋白)恆定量顯著下降,有效阻止乙型類澱粉蛋白的產生。更重要的是,當以口服投藥的方式,以此ErbB2化學抑制劑給予APP/Presenilin-1(PS1)基因轉殖小鼠的阿滋海默症動物模式治療3週後,可明顯改善此APP/PS1 基因轉殖小鼠的認知缺陷而提昇記憶學習功能。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阿滋海默症的治療及預防;其他相關神退化性疾病的治療及預防。

智財權狀態:
美國臨時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申請中

 

發明名稱

Thin Shell Polymeric Hollow Nanoparticles and Uses Thereof

創作人

胡哲銘、陳慧文、姚秉瑜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
合成聚合物奈米顆粒在許多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但大部分聚合物奈米粒子皆為實心型體, 無法應用無水溶性和大分子內容物之包覆。此薄殼中空奈米粒子發明突破一般奈米粒子的技術限制, 可有效包覆水溶性分子。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在2004 年,奈米醫藥製劑便達到68 億美元銷售數字。每年,至少有38 億美元用於藥物和疫苗納米技術的發展。在藥物遞送,疾病的診斷,和疫苗製劑的領域奈米顆粒的應用不斷擴大,預計成倍增加的納米平台的商業價值。本發明應用於多項生物活性劑,包括小分子,胜肽,核酸和蛋白質等, 並可增強其治療效力,預期可產生新的藥物和疫苗製劑。疾病的應用包括但不限於心血管疾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病等。

智財權狀態:
專利合作協定(PCT)及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中。

 

發明名稱

周邊CB1 受體拮抗劑-抗糖尿病候選藥物DBPR211

創作人

夏克山、張竣評、趙宇生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生技與藥物研究所

技術摘要 :
本發明為開發作用於周邊第一型大麻素受體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 之吡唑類衍生物。此類新穎CB1 拮抗劑以DBPR211 為代表,是深具抗糖尿病二型、抗肥胖及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症潛力之口服藥物。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本發明DBPR211 為以周邊CB1 受體為分子標的(drug target) 之拮抗劑(antagonist/inverse agonist)。抑制周邊CB1 受體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脂質生成(lipogenesis)與糖質新生(gluconeogenesis)及保護胰島ß細胞存活,亦可避免中樞神經之CB1 受體受影響所引發之副作用。基於其機制,此發明具有下列潛在用途:糖尿病第二型(type 2 diabetes)、肥胖(obesity)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症(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治療。

智財權狀態:
已獲證
1 項中華民國、1 項美國、1 項加拿大、1 項南非、1 項日本、1 項南韓、1 項中國、1 項澳洲專利 、1 項俄羅斯專利
審查中
1 項印度、1 項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 項歐洲、1 項巴西專利

 

發明名稱

鴉片受體變構調節劑-抗急慢性疼痛候選藥物DBPR116

創作人

翁紹華、葉修華、林書玉、石全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生技與藥物研究所

技術摘要 :
DBPR116 為創新的小分子,專利佈局嚴謹,結構與傳統鴉片類藥物迥異,藉由改變mu-鴉片受體功能,使其能被拮抗劑(naloxone or naltrexone)活化。當此小分子與naloxone or naltrexone 合用於小鼠疼痛模型可顯現強力止痛效果。靜脈注射的有效劑量< 10mg/kg,耐受劑量則> 40 mg/kg。因活化受體方式特殊,不但具備高度專一性(receptor subtype selectivity),且能避開與副作用相關的分子路徑,故可擺脫傳統鴉片類止痛藥物惱人的強烈副作用。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目前鴉片類藥物主要為治療“中度”到“重度”疼痛。治療急性疼痛方面,例如腎絞痛(renal colic)、急性胰腺炎痛(acute pancreatitis pain)、心絞痛(angina)、手術後痛(post-operative pain)。緩解慢性疼痛方面,例如慢性神經痛(chronic neuropathic pain),複雜性區域疼痛綜合症(regional complex pain syndrome),癌症痛(cancer pain),在當前全球人口老化趨勢下,市場規模日益龐大。

DBPR116 經特別的機轉透過鴉片受體達成強效止痛,未來可規劃進入上述相關藥物市場。目前沒有其他競爭者,有機會優先進入市場成為領先之優勢商品 (First-in-Class)。可能的應用範圍在於與現有的 mu 鴉片受體拮抗劑 naloxone 或 naltrexone 合併使用,可以展現止痛效果卻沒有嗎啡類藥物所具有的副作用。

智財權狀態:
審查中
1 項專利合作協定(PCT)、1 項美國、1 項中華民國專利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 中央研究院 聯合技術發表會」簡報,2017年7月13日

 

表2. 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類研發成果

發明名稱

應用化學修飾胜肽探針光控類澱粉狀纖維形成

創作人

黃人則、何瑞玉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
發明人建立了一個光控制平台,利用一化學合成探針,作為在活細胞中誘發澱粉狀纖維化的開關,試圖藉誘發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的澱粉狀纖維化,重現這些疾病的致病機轉。此探針具細胞通透性、水溶性,並在試管內與活體中,於光裂解後迅速產生澱粉狀纖維。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1. 作為商業套件組,於蛋白質錯誤摺疊研究中誘發致澱粉狀纖維形成、闡明澱粉狀蛋白引發之細胞事件,與研究在各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類澱粉狀蛋白和 (或) 類普恩蛋白的聚集體之引晶效應。

2. 作為商業套件組,在由病患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分化而來之神經細胞、組織、與動物疾病模型中,以時間空間解析方式,誘導光控制致澱粉狀纖維形成。

3. 作為早期診斷工具,診斷具神經退化性疾病 [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額顳葉型失智症 (FTLD) 、亨丁頓舞蹈症 (HD) 與阿茲海默症 (AD)] 病患之不同種類細胞 (如循環中的淋巴單核球或周邊細胞) 中的疾病相關蛋白質(如細胞質中的 TDP-43、突變型之Huntingtin 與Amyloid-β peptide) 。

智財權狀態:
美國專利、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中。

 

發明名稱

利用患者衍生異種移植模式結合次世代定序技術開發個人化醫療

創作人

喻秋華、蔡世峰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
此技術包含基因體學人源化腫瘤的動物模式。基因體學之研究將鑑定腫瘤樣本中的基因體變異,探討腫瘤基因體之異質性及抗藥性之基因組演變。人源化腫瘤的動物模式進行藥效測試:小鼠將用以保存腫瘤細胞並繼代,不同代數腫瘤細胞將以斑馬魚異種移植進行藥效測試,並進行定序分析基因組演變。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在癌症研究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的是基因組的複雜性和藥物抗性,長期藥物治療控制癌症是一項重大挑戰。本技術利用患者衍生異種移植模式結合次世代定序技術開發肝癌的個人化醫療,進行臨床前測試的精準醫療研究。建立基因圖譜,藉由病人基因圖譜之差異將病人分群進行標靶治療,將有助於病患的療效。可能的應用範圍為各種癌症病患,衛生福利部統計,103 年癌症 (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46,094 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3%,位居十大死因第一位。

智財權狀態:
尚無

 

發明名稱

5-methoxytryptophan 衍生物為抗發炎免疫疾病及癌症標靶化合物

創作人

郭呈欽、伍焜玉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所

技術摘要 :
本案發明以人體內在合成、無毒性的抗發炎及抗癌的色胺酸代謝產物5-MTP 為基礎先導化合物,開發低副作用的抗癌與抗全身性發炎症及敗血症新藥。5-MTP 衍生物化合物可有效抑制小鼠癌細胞的增殖轉移與防禦預防小鼠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與敗血症的死亡率。此外,發明5-MTP 檢測套組檢測個人血中5-MTP 量是否過低易造成發炎免疫疾病,進而發展個人化醫療及精準醫療的生物標記檢測套組。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發炎反應是由於過度與不適當的活化先天性免疫系統所導致的,例如過度的活化COX-2 與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s)訊息;而此過程與癌症和發炎及免疫相關醫療疾病包括致命性內毒素敗血症、動脈粥狀硬化、紅斑性狼瘡、炎症性腸病(IBD;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銀屑病、多發性硬化症和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發展有關。這些疾病影響全世界數千萬人的健康、 社會經濟影響和醫療保健成本高負擔。若以2010 年敗血症為例一年約花費50 億美金。另外炎症性腸病在2013 年約有18.4億美金。因此競爭性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來檢測人血清中5-MTP 的量做為好發炎免疫疾病預防、臨床診斷及治療生物標誌物的市場潛力是相當可觀。另外, 5-MTP 衍生物化合物可單獨使用, 有效抑制免疫發炎疾病(systemicinflammatory diseases)及癌細胞生長轉移。同時有可以與既有免疫調節劑或抗癌藥物合併使用。

智財權狀態:
已獲證
1 項中華民國專利
審查中
1 項美國、1 項中國、1 項歐洲、1 項加拿大、1 項澳洲、1 項紐西蘭專利

 

發明名稱

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之偵測技術

創作人

黃秀芬、葉昭廷、陳雅婷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
肝細胞癌是台灣最常見的一種肝臟腫瘤,在國內每年約有5,000人死於此種癌症,一般都認定B 型肝炎病毒導致發炎及肝硬化,是造成肝細胞癌之主因,但B型肝炎病毒是否能直接致癌則仍未有定論。研究團隊以B 型肝炎病患之肝癌腫瘤組織為樣本,找到數個與肝癌發生很有關聯之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並已在動物實驗證實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具有致癌性,可以作為肝癌之預測因子。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終止型突變種類眾多,若一一靠基因定序來判定十分耗時費力,而且不易判讀。

此發明設計了一個運用關鍵引子組合,可直接判定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是否有終止型突變之方法,可將檢驗的時間縮短,而且判讀容易。在處理大量檢體時,省錢也省人工。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本技術能有效偵測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之終止型突變,且判讀容易。由於全世界B型肝炎患者數量龐大,尤其是中國大陸及亞洲國家,此外肝癌更是全世界最重要之癌症之一,即使只能預測到一小部分之肝癌患者,其經濟價值也相當可觀,更有助於肝癌之防治,市場範圍很大。

智財權狀態:
已獲證
1 項美國專利、1 項中華民國專利
審查中
1 項中國及1 項韓國專利

 

發明名稱

用於細胞團塊培養及擇面照明顯微技術觀察之微流體元件

創作人

董奕鍾、李超煌、Bishnubrata Patra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

技術摘要 :
本發明發展了以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製作的微流體元件可用於三維細胞團塊形成及培養,並可以利用擇面光顯微術 (SPIM) 對於特定細胞團塊進行時間及空間上細胞行為的分析。我們可以利用所發明的微流體元件形成尺寸均一的細胞團塊,且可以控制其尺寸及細胞組成,並可進行細胞團塊之培養。擇面光顯微術之低光細胞毒性可以用於長時連續之細胞團塊觀察,本平台將對於三維組織相關及各式微環境中細胞與細胞交互作用的研究會有極大的助益。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1. 可用於即時觀察細胞於三維細胞團塊中遷徙及增殖。
2. 可用於觀察細胞團塊於施加不同藥物及不同微觀環境下之生長行為。

智財權狀態:
美國專利申請中。

 

發明名稱

高通量影像定位蛋白質擷取系統OptoP: a pioneering high content cell image-registered protein labeling system defining precise proteinidentification

創作人

廖仲麒、陳一德、張至為、鍾穎文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 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本發明主要能夠藉由細胞影像為定位藍圖做高通量、高精度的光引導標定。使用者可以自己訂定細胞中結構、形狀、及其他特性來選擇想要標定的位置內的蛋白質。被標定的蛋白質可透過純化及質譜分析得到組成的蛋白質體。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為世界第一部以光學標定高速取得特定蛋白質的系統,能精準取得疾病或細胞特殊部位的蛋白質進行成份分析,有助於癌症、神經疾病、幹細胞等方面的研究。對於有建立特定範圍蛋白質組成需求的生物學家,本發明將成為其實驗的必需品,因為它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搜集到足夠的蛋白質樣本。主要市場為世界各國前瞻的生物實驗室及共同儀器中心,可成為各儀器中心的必備實驗儀器之一,日後市場亦可擴及藥廠及醫院。

智財權狀態:
美國專利申請中、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中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 中央研究院 聯合技術發表會」簡報,2017年7月13日

 

表3. 蛋白質藥物類研發成果

發明名稱

A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 against drug-resistant bacteria

創作人

施嘉和、陳恒立、蘇倍儀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技術摘要 :
Antibiotic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 to control bacterial infections globally. However,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extensive use of antibiotics has caused the rapid increase of drug resistance in both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re are several life-threatening antibiotics-“ESKAPE” pathogens, which caused the majorit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luding Enterococcus faecium, Staphylococcus aureus, Klebsiella pneumonia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nterobacter species. This urgent situation was headlined as “Bad bugs, No drug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The inventor identified a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 (HBcARD) from human hepatitis B virus (HBV) core protein (HBc) arginine-rich domain (ARD). This peptide can bind to the LP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the intracellular macromolecule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 (MBC) of HBcARD peptides against Gram 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generally fall in the range around 2 - 4 μM. HBcARD can kill colistin-resistant clinical isolates of A. baumannii in vitro. The estimated therapeutic index in vitro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100. In a sepsis mouse model, HBcARD peptide exhibited a potent protection effect against S. aureus.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應用於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及部分臨床上具抗藥性菌株有效。可應用於取代部分抗生素。

智財權狀態:
中華民國專利已獲證、美國專利申請中、中國專利申請中、歐盟專利申請中

 

發明名稱

1. 建立誘導式間質幹細胞之方法及試劑/技術
2. 以強心苷殲滅具致癌性的萬能性幹細胞的方法

創作人

呂仁

研發單位

中央研究院 基因體研究中心

技術摘要 :
技術1
此為首例成功以人類分化體細胞製造間質幹細胞方法。僅需六天內就能以藥物達成高達70 %轉換率。本發明解決了臨床間質幹細胞取得困難及數量不足的問題,並提供快速、高效率、且安全性高的細胞治療方式。
技術2
基於萬能性(可分化為絕大多數種類的細胞),人類萬能幹細胞於再生醫學具備龐大潛力。由於具有致癌性,未分化的多功能幹細胞潛存著重大的安全顧慮。於此,發明人發現多種強心苷可去除未分化胚胎幹細胞,而可保留人類多功能幹細胞所衍生的間質幹細胞、神經細胞、及肝細胞。此外,老鼠實驗顯示強心苷藥物digoxin、lanatoside C亦可防止畸胎瘤生成。這是第一個FDA許可藥物 (Digoxin 及lanatoside C) 可針對未分化人類多功能幹細胞具有細胞毒殺特性的發現。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技術1
(1) 製造一個產生誘導式間質幹細胞的新穎培養基。
(2) 應用未分化之誘導式間質幹細胞於臨床疾病之治療。
(3) 利用誘導式間質幹細胞分化成特定種類的細胞並應用於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
技術2
再生醫學於組織培養時,使用強心苷在體外先移除殘存的未分化細胞,防止畸胎瘤的生成。可應用於人類萬能幹細胞衍生細胞相關之細胞療法。

智財權狀態:
技術1
美國臨時案(provisional application)申請中。
技術2
專利申請中

 

發明名稱

將抗原導向到FcγR 以增強免疫反應

創作人

陳信偉、冷治湘、劉士任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技術摘要 :
樹突狀細胞表達各種Fcγ 受體,免疫複合物可經由Fcγ 受體將抗原內化並調節免疫反應。因此本發明利用一種新穎方式可將抗原導向到Fcγ 受體,進而增強免疫反應。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疫苗,免疫治療,藥物傳遞

智財權狀態:
審查中
1 項美國暫時性專利 (provisional application)

 

發明名稱

CpG 寡去氧核苷酸、包含其之免疫組合物及組合物用於製備治療以刺激免疫反應的藥物之用途

創作人

莊宗顯、賴朝陽

研發單位

國家衛生研究院免疫醫學中心

技術摘要 :
CpG 寡去氧核苷酸是有效的免疫激活劑,己被開發作為不同物種的疫苗佐劑及免疫調節劑。於此,我們開發了一種新類型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相較於目前己開發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這類型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對兔子有較高的免疫激活力。與佛氏佐劑 (Freund’s adjuvant) 相比較,這類型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也有較強的佐劑效果以產生抗體反應,其毒性也較佛氏佐劑低。這類型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可用於兔子以作為疫苗及抗體生產的佐劑以及免疫調節劑,也可用於老鼠作為佐劑以利於單克隆抗体的生產。另外,本實驗室也有開發可用於人類及其他物種可作為免疫調節劑及疫苗佐劑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

可能的應用範圍與市場潛力:
1. 可用於兔子,以作為安全有效生產抗體的佐劑。
2. 可用於兔子,以作為疫苗佐劑或免疫調節劑以治療或預防癌症或感染性疾病。
3. 可用於老鼠作為生產單克隆抗体的佐劑。
4. 目前也有另一型,極有潛力,可用於人,魚,及其他有經濟價值的物種,以作為疫苗佐劑或免疫調節劑的CpG 寡去氧核苷酸 (刻正專利申請中)。

智財權狀態:
已獲證
1 項中華民國專利
審查中
1項美國、1項中國專利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 中央研究院 聯合技術發表會」簡報,2017年7月13日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