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期
2017 年 10 月 18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低碳能源的挑戰與商機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今年以來,台灣的再生能源產業異常熱鬧。先是離岸風電場終於可以開始運轉,也陸續有其他業者通過環評(可參考前文發展離岸風電,欠缺的不只是東風),最近在太陽能產業也出現合縱連橫的現象。這些業者看準的,不僅僅是短期的政策鼓勵,而是可能長達百年的減碳大商機。

人類在這個世紀最大的挑戰,就是全球暖化,環境變遷。

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是全球毫無疑問的大趨勢。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堅明表示,根據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14年所做的第五版科學報告,2011年到2100年間全球累積的二氧化碳(CO2)總排放量必須小於一兆噸,才可以控制地球氣溫升高幅度在2°C內。另一方面,從2100年開始,全人類更應達到淨零碳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的水準,才能阻止溫室效應持續惡化。

然而,「目前全球仍然存在龐大的減排缺口,」李堅明指出,依照目前的碳排放狀況,這1兆噸的「碳預算」,可能在2040年就會使用殆盡。因此,在巴黎協定的架構下,全世界的國家與企業將設定嚴格的碳排放上限,而且從2018年開始,就會進入討論如何在本世紀末達到零碳排的具體作法,2020年更要提出新的國家氣候方案,並且每五年會檢視一次達成效果。

全球碳排放預算,不到30年內就會用完

圖1: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所長李堅明

攝影:蔣士棋

嚴峻的目標也意味著龐大的商機。李堅明指出,在減碳的大目標下,包括能源使用、經濟活動以及金融投資,在未來都會出現劇烈變革。其中最首當其衝的,正是極度仰賴石化燃料的能源產業。目前全球的電力排放係數(每發一度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500克左右,而2050年時,這個指標需要減至100克,降低的幅度相當於90%。因此,全球的能源結構,勢必得在未來30年內加速重整。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預估,到2030年前,全球每年需投資9,000億美元至低碳技術以及能源效率,才能達成巴黎協定的減排承諾。事實上,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統計,能源結構的轉型早已是進行式。全球的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投資,在2012~2014年間達到高峰,但在2015年出現明顯減少(24%);在同一年中,低碳能源(核能、再生能源與節能)的投資則成長了33%(圖2)。可以預期的是,這種消長的趨勢未來只會更加明顯。

圖2:2000~2015年全球能源投資結構變化

資料來源:IEA

台灣雖然不是巴黎協定參與國,但也無法置身事外;只不過台灣的能源產出一直極度仰賴進口,轉型的難度也異常地高。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從2005年以來,台灣的電力排放係數也是呈現下降趨勢,只不過下降的幅度並不明顯,10年下來也只減排了50克不到(圖3)。而且,在新政府的能源產業規劃中,到2025年時,目前佔了發電量13.5%的核能發電將完全終止,取而代之的是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三足鼎立的結構(圖4)。從中不難看出,在這個目標下,2025年時台灣將有70%的發電量來自較高碳排放的石化燃料,這對於減碳目標的達成將相當不利。

圖3:2005~2016年台灣電力排放係數變化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圖4:2016年台電系統發購電量配比(左)與2025年全國目標發電量配比(右)

資料來源:「健全環保法制 帶動投資意願」會議資料

政策目標與實際做法間的差異太大,將是影響台灣能源產業能否轉型成功的關鍵。「台灣近三年來的淨排放量已經有穩定趨勢,但是國家階段的管制目標尚未決定,而且再生能源與低碳之間也缺乏連結,」李堅明提醒,台灣政府應該要趕快擬訂二氧化碳的減量貢獻路徑規劃,才能讓產業界有明確的規劃方向。

如果要兼顧減碳、反核兩大原則,台灣勢必得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但政策調整的速度還是沒跟上。李堅明提醒,在再生能源的部分,台灣提交環評的離岸風力發電總量已經達到13.8GW,遠超過政策目標的3.5GW。「我們的再生能源條例第六條規定,獎勵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達到5GW時,應檢討經濟效益,風力發電已經遠遠超過了,」因此,他也呼籲應該要修改再生能源的獎勵目標,以符合國家的需要。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