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期
2017 年 11 月 29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2017年APEC領袖峰會點石成金 ─ 淺談越南峴港的崛起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17年「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選擇於越南峴港舉行有點石成金的意義,峴港城市治理蓬勃發展,可以看出越南逐漸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的經濟成長潛力。本文試圖從地緣經濟、產業發展、市港合一等三大面向分析峴港崛起的關鍵,從韓商與台商在峴港的投資比較而言,韓商將越南視為龐大的消費市場,進而佈局服務業,而台商則依然聚焦在製造業,將越南當成生產成本低廉的工廠。然而,台商對越南市場普遍缺乏動態的消費資訊,是導致台灣對越南的出口貿易受到市場阻礙主因之一。

2017年「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年底將在越南峴港舉辦,持續近年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與關懷,APEC本屆議程著重在倡議「為中小型企業尋找金融支持措施」,頗受其他APEC會員體好評;越南隨著經濟成長保持穩定,在亞太地區的國際地位也水漲船高。

越南峴港夜景

圖片來源:Pixabay

事實上,越南經濟年均增長率保持6%以上表現,預期從2017至2020年,越南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為4,800億美元。是以,越南經濟的穩定成長,外資對越南市場的投資亦大幅躍升,越南政府已把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為外國投資廠商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峴港被視為越南持續開放的經濟櫥窗,早在十七、十八世紀期間已非常繁華,目前更積極發展漁業及旅遊業。峴港發展觀光旅遊之優勢在於東面接連幼沙碧海、藍天白雲、寧靜閒逸,是國際遊客理想的新渡假勝地。

峴港具有地緣經濟及港口城市之優勢

峴港在法屬印度支那時期被稱作沱㶞(Tourane),位於越南中部古都順化的附近,屬中南沿海地區。現有人口約75.4萬人,2016年城市生產總值(GRDP)達到30億美元,就業人數為43.7萬人,位列越南第四大城市,次於胡志明市、河內市和海防市,亦為僅次於胡志明市成為越南第二大之港口城市。尤其峴港地緣位置上瀕臨南中國海,距離北方的河內市764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964公里。

1954年,南、北越分治後,峴港地位日益重要。1965年,美軍興建大型空軍基地並擴建港口;80年代初成為全國最現代化和最的港口之一。峴港在地緣上屬越南中段,近年來,越南與中國大陸沿海城市交通、貿易往來密切,峴港成為越南發展會議經濟的櫥窗,峴港公部門目前規劃國際化之港灣城市,希冀帶動以工業發展為主,出口海鮮、藤製家具、家用品、衣物等,因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需求,故峴港設立高科技園區帶動港灣之發展,由於峴港勞工便宜,許多台商前往當地投資經營。

峴港原本隸屬於廣南峴港省,1996年12月廣南-峴港省分拆成廣南省和峴港直轄市。由於峴港位於「東西經濟走廊」(EAST-WEST ECONOMIC CORRIDOR,EWEC)的末端,確立峴港成為港灣城市為發展目標。峴港市的地理位置北臨觀港灣,位於越南中部,向北連順化、向南接芽莊,背靠五行山,東北有山茶半島作屏障,海灣呈馬蹄形,港闊水深,形勢險要,為天然良港。

針對發展的部分,越南共產黨峴港市委提出三大目標以加速其發展:建設文明現代的基礎設施,培訓高品質的人力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至2020年,峴港市委會服務城市、環保城市、高科技城市為目標,建設峴港為工業,貿易,旅遊及服務中心海港城市,國內外運輸重要線路,包含成為通訊及財政中心、中部的科技教育培訓文化體育中心、越南中部地區的經濟社會中心,建設峴港市成為全越南最大城市之一。此外,峴港是越南中部重要交通樞紐,半徑100平方公里之內範圍內可直達迦南島(Dao Cam Kim)、占婆島(Cu Lao Cham)、巴那山(Bana Hill)、五行山(越南)、山茶半島、美山遺址(My Son Heritage)、順化皇城(Hue Forbidden City)、會安古鎮(Hoi An Ancient Town)等著名景點,加上峴港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是越南第三個國際機場,近年來中國大陸觀光客選擇越南旅遊之地。峴港市將自身定義為一座年輕熱鬧與繁華的城市,並以「旅遊港口」引國際觀光遊客。

峴港產業發展結構之分析

(1) 漁業、製造業、旅遊業乃峴港之主力產業
峴港是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雖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但近幾年發展較快。該市的漁業、紡織、化工、橡膠、木器加工等傳統產業依然在越南保持著優勢,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在該市的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例如:首先,峴港市的漁業在越南佔有重要地位,年產量6萬噸,其中5%出口到日本、香港和中國等地,主要的出口產品是蝦和墨魚。海藻和金絲燕窩是該市享有盛名的特產;其次,製造業是該城市的產業主力,峴港市紡織服裝、制鞋、電子元件組裝等產業發展較快。由越南與馬來西亞合營、佔地300公頃、投資2400萬美元的峴港出口加工區更是集中了一大批制造加工企業;第三,旅游業是峴港最新的經濟命脈,該市旅遊資源豐富,海岸線長,風景優美,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會安古城、美山勝地、順化古城。

(2) 高科技產業園進駐發,韓國近年來成為主要投資者
峴港以工業為主,出口海鮮、藤製家具、家用品、衣物等。近期往高科技產業發展,故設立峴港高科技園區。然而,觀察峴港市產業結構之發展,整體產業發展以旅遊業最為興盛;受惠於外資進入越南發展現代化零售業,促使市內物價水漲船高;投資現況方面,目前投資峴港已有上萬個企業通過許可證申請,投資最大宗者以韓國為主,擁有241項投資項目,估計總投資金額約達36兆美元。另一方面,隨著觀光旅遊業的發展,促使當地零售業亦對當地投資增加,例如韓國樂天集團對當地投資多元化, 2012年有美容化妝保養品門店Skin 79之設立,法國投資商Yves Rocher也在2012年進入峴港市場,峴港未來在美容化妝保養品之市場競爭態勢逐漸成形。

(3) 人均GDP成長快速,零售服務業改變當地消費模式
投資現況與消費者購物方面,受惠於外資進入越南發展現代化零售業,帶動越南本地消費模式改變,加上越南平均人均GDP提升,促使物價也隨之水漲船高,以越南而言。2016年人均GDP約為 2,185美元,以國際連鎖速食店麥當勞big mac套餐約為台幣145元可見,當地物價與台灣相若。此外,峴港消費者購買力增強外,不過對於平價商品偏好度較奢侈品為高,例如峴港城市內平價及促銷商品較進口高價商品廣受普羅大眾之歡迎,進口商品由於關稅課徵比例高(目前約成品進口附加稅為5%),單價顯著較本土商品高。

(4) 注重教育投資,金融性便利需求帶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峴港城市中又以海州郡的都市化程度最高,該區消費水準較峴港內其他區域高以外,甚至是對於教育也相當重視,例如目前已有許多私立學校成立,城市的其他區域也陸續開設專業私立學校,其中各區域間的共通性即強調英語教育,顯見當地對於下一代的生活水準與教育之重視。此外,與消費密切的金融業也在人民儲蓄及金流愈加旺盛的現狀下順勢發展,不過受限於基礎設施不足。但越南人民及國際觀光客對於金融便利性需求帶動趨勢下,政府亟欲尋找消費金融業者建立基礎設施。

(5) 韓國、英屬維京群島、新加坡大幅投資當地觀光旅遊業
韓國為投資峴港最大宗者,據越南國家通訊社(Vietnam News Agency)統計資料顯示,現於峴港投資國家共30國左右,南韓居於首位擁有241項外資投資項目,估計總投資金額約達36兆美元,佔峴港城市內投資金額約23%。韓商Daewon投資興建之觀光渡假區即達3億美元,其次為英屬維京群島,總投資金額約6億美元,新加坡則居第三位,投資金額約為4億美元.總的來看,目前中國赴越投資發展建設尚以觀光為主,即便是營建業的發展,也不脫離觀光休閒產業掛勾。

(6) APEC領袖峰會之後,峴港外資投入將預期大增
目前投資峴港已有上萬個企業通過許可證申請,每年約2,100家,累計投資金額超過25億美元,大型投資案約141件,其中以VinaCapital投資3.25億美元建造之首都廣場、Indochina Capital投資7 ,800萬美元的五行山(Ngu Hanh Son)海灘度假村,以及韓商Deawon Cantavil斥資2.5億美元的峴福(Da Phuoc)國際新都區等最大,可知大型投資案多集中在觀光建案,與該市的發展目標相若。2017年APEC越南峰會在峴港舉辦,諸多軟體硬體的投資建設,預期會帶入更多的外資投入,對峴港開展國際化能力更具助益。

峴港在港口營運機制 (市港合一/市港合作) 之借鑑

越南目前有四大國際貿易港口(1) 西貢港:為越南最大港口;(2) 海防港:為北部最大港口;(3) 峴港( Da Nang )︰為中部第一大港;(4) 頭頓港( Vung Tau )︰位處胡志明市之南,為胡志明市之外港。內陸水運長 七千公里 ,以湄公河及紅河為主。

由於峴港之港口性質海灣河口,中部沿海韓江口西岸,瀕臨峴港灣南側,為越南最大的海產品輸出港。該港自古就是著名的貿易港口,所在地區為越南的農業區,盛產稻米、椰幹、胡椒、橡膠、龍蝦及螃蟹等,尤以海鮮產品為著稱。

港口主要出口貨物為海產品、牛肉、大米、木薯粉、煤炭、木材、廢鋼鐵、銅和大理石等,進口貨物主要有化肥、車輛、水泥及石油製品等。峴港市政府有鑑於未來市場需求仍將持續成長,現有港口設施難以負荷,決定投入峴港各項現代化港口設施的興建,並依據市場需求的預測,分階段的進行港口碼頭的擴建,並訂定港口整體發展的目標定位,搭配當地各項優勢產業的群聚,輔以物流運籌的規劃,擴大航運吞吐量,以提升整體港灣地區的國際競爭力。

越南中部工業增長漸增、貨運需求上升,統計至2015年,峴港港口貨物輸送量達47萬噸。由此,2014年前8個月峴港港口累計貨物輸送量達330萬噸,同比增長8.5%。 2016年峴港市峴港港口提出全年貨物輸送量達480萬噸,其中集裝箱16.5萬TEUs,同比增長15%;港口出入船舶 達1700次,其中客輪70艘,遊客量達7萬人次等各項目標。與此同時,峴港港口領導已決定出資1000億越盾(合約500萬美元)用於提高港口服務能力。此外,針對企業租地提供基礎建設項目、高科技企業發展、建設高科技園區等租稅優惠政策方案(前四年免稅、連續九年僅5%)。

另一方面,為了有效吸引外資進駐,針對招商引資規劃單一窗口、出入境簡化、高品質勞動資源、投資貸款、企業成立手續、高科技發展活動等投資協助。關於市港合作部分,峴港市政府也預估在2020年前擬投資41項重點產業,除營建及觀光方面規劃,環保及高科技園區建立也首度納入該市未來建設規劃。

台商對越南的投資佈局,必須從「工廠觀點」晉級到「市場觀點」

峴港的發展,可以看出越南作為全球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因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逐漸提高,越南投資設廠的政策優惠不斷增加,吸力與推力之間讓原先在珠三角地區設廠的台商,皆大規模地將廠商移至越南。

許多台商避開在胡志明、河內、海防等具有政治中心的大城,轉往具備生產廠房及海口轉運優勢的峴港。事實上,越南有九千萬的人口,面積更是台灣的九倍大,不僅勞動力充足,越南當地的消費市場更是蓬勃發展,台灣產業要設法走出去,越南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項。韓資企業近年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已超越台資企業,趕上東協地區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趨勢,韓國商品在東南亞受消費者歡迎程度無法想像,幾乎可與日本精品比擬,三星集團亟欲投資越南當地市場,越南正從昔日以傳統製造業為主,跨進高科技及內需服務業領域。

越南自90年代後期開始,因廉價且年輕的勞力享有人口紅利,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大量湧入投資,越南也成為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模範生,但高經濟成長下的結構性問題卻也無所遁形,包含嚴重的通貨膨脹及搖搖欲墜的房地產。越南自1986年確定經濟改革後,讓越南穩定轉型為市場經濟,也逐漸吸引了外資投入,台灣為前四大外國投資國家,台商確實在民間工程、公共工程等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不過,筆者有感於台商在越南當地投資發展太著重於製造業,例如紡織及金屬塑膠製品、水產養殖業等,台商針對越南市場普遍缺乏動態的消費資訊,也導致台灣對越南的出口貿易受到市場阻礙,有關部門及貿協可適時輔助台商進駐越南的服務業深根。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林士清
現任: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學歷: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班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
經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組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兼任助理研究員
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