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期
2018 年 11 月 14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從大數據看專利策略-1
日本企業面對傳統專利操作的創新及挑戰
撰文: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攝影:唐銘偉/北美智權 傳媒設計組

除了日本國內, 日本企業在世界各地也會有很多發明及創新,要如何讓這些發明營運也是日本企業面臨的挑戰;另外一個挑戰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討論的如何利用AI或是大數據來發展、管理及運營專利。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副所長李香蘭認為,與美國及中國相比,日本在這部分是落後國家而非先進國家,仍然是在摸索的階段。就日本企業的智財(IP)策略部分,李香蘭以《日本企業專利傳統營運模式的挑戰及創新》為題,將之分成3大產業:汽車、電子及化工產業,在「2018 Summit on the Impact of Patent Intelligence」高峰會上一一探討。

 
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副所長 李香蘭

如果以總體專利量來看,日本企業仍是著重在日本本國的申請,但如果細看圖1及圖2,即可發現電子產業領域的申請量突然下降了許多,而事實上,這個領域的確也面臨了很多的變化。

本國申請逐漸減少,日本企業於電子產業之美國專利獲證量已超越日本本國專利

在圖1及圖2中,最上面的曲線是日本企業在日本國內的專利申請及獲證量,而下面3條曲線則是在其他國家之申請及獲證量。線圖1中可明顯看出,日本企業本國申請量是明顯下降的,但在其他國家的申請量卻並未下降,特別是在汽車領域,在其他國家之專利申請量都是呈上升之趨勢。李香蘭指出,數據顯示日本國內申請下降而國外申請則逐漸提升,這樣子會衍生出一些問題,例如翻譯品質及翻譯成本的管理、如何以全球性的視野及大數據去運營和管理專利的生命週期。

圖1. 日本企業於三大產業技術領域之專利申請量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圖2. 日本企業於三大產業技術領域之專利獲證量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圖2的獲證量統計趨勢跟申請量是一致的,特別是在電子產業的部分,日本企業的日本本國專利獲證量已下降到比美國低的程度,從圖4可見,2014年是一個關鍵點。李香蘭認為此一趨勢可能會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日本的一些電子電器行業會不申請日本本國專利,而直接申請美國、中國或是台灣專利。

談到日本電子產業的改變,李香蘭指出2000年前後是一個關鍵點。在2000年以前,日本在電子產業方面比較領先,很多日本企業只要把產品做出來,品質顧好,就可以銷售到世界各地,為企業帶來很不錯的營收;但約在2000年之後,因為許多相關部件已有很成熟的發展,很多其他國家的廠商只要採購部件來組裝,就可以產出差不多的產品。還有一點是日幣從2006年之後匯率一直居高不下(從2006年的118日元對1美元升至2012年的76日元對1美元),因此日本企業整體成本都偏高。在成本很高但產品銷售不佳的情況下,日本企業唯有走上裁員一途,而當裁員結束之後,日本的技術及know-how就逐漸流出去了。李香蘭指出,如果企業的IP制度是很完善的話,那即使人員流失,一些技術及know-how也不會因此外流,但因為當時日本電子企業也沒有很完善的IP制度,所以隨著人員流失,技術及know-how也跟著外流,日本電子產業也慢慢走下坡了。

圖3. 日本企業於電子技術領域之專利申請量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圖4. 日本企業於電子技術領域之專利獲證量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日本汽車產業專利策略:PCT申請案遞減

針對專利的部分,日本的汽車產業與半導體產業很像,也會分成可揭露跟不可揭露的部分,如果轉化為智財的語言,那可揭露的技術就會申請專利,而不可揭露的技術則會以營業秘密來保護,像是控制技術或是製程技術等。李香蘭認為日本企業有一個很好的制度,就是即使研發出來的技術決定以營業秘密來保護,也會發給發明人獎金,以鼓勵員工的研發創新精神。

具體來講,有2種技術是會用專利來保護的:一種競爭性比較低的技術,如單純針對引擎的機構或是改良車體結構;另一種則是現在競爭比較激烈,甚至是會跨領域競爭的技術,像是電動車或是自駕車的領域,除了競爭比較激烈外,技術也比較前端,未來也可能會成為業界標準,因此日本企業在這方面會選擇先用專利做好技術保護的動作。

至於專利申請策略方面,李香蘭指出以過去日本企業申請量來看,在汽車領域的部分是80%申請日本本國專利,20%申請其他國家,以目前數據看起來沒有很大的改變。

但李香蘭卻觀察到日本企業於汽車技術領域申請PCT之趨勢有所改變。圖5中右上角小圖是日本企業整體申請PCT的趨勢,是明顯上升的,但中間大圖於汽車技術領域申請PCT的數量卻是逐年遞減,李香蘭認為可能這些企業已經選擇不再循PCT途徑來獲取多國專利了,像前文提到的直接遞交美國、中國之申請案。

圖5. 日本企業於汽車技術領域申請PCT之趨勢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日本化工產業專利策略

由於化工產業很少大量商品化的產品,因此有很多know-how;而且就算是相同的產品,也很難用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式來複製。李香蘭指出,日本化工產業很多know-how不一定會申請專利,而是利用營業秘密來管理,這種趨勢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什麼改變的跡象。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現在很多日本企業都會移到海外生產,連化工產業也不例外,因此企業的IP部門會有一個規範,就是企業的主要及關鍵性know-how不能流往國外,也就是說與企業的主要及關鍵性know-how有關的產品或製程,不能移到國外生產。李香蘭表示由於把關得宜,加上化工產業沒有大量裁員的動作,因此日本化工業的IP策略近年也沒有太大改變。

圖6. 日本企業於化工技術領域之專利申請量趨勢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圖7. 日本企業於化工技術領域之獲證量趨勢 (2008 – 2018)

資料來源:The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of Japanese Companies in Their Traditional Operation Mode for Patents
簡報資料,李香蘭,日本賽恩倍吉株式會社知識產權中心2018/11/02

 

作者: 李淑蓮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半導體科技雜誌(SST-Taiwan)總編輯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總編輯
日本電波新聞 (Dempa Shinbun) 駐海外記者
日經亞洲電子雜誌 (台灣版) 編輯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