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期
2022 年 01 月 05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從日本看台灣:談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的智財權調查
農藝小精靈╱南方川田農園產銷履歷暨病蟲害服務社負責人

筆者在日本待了五年,留學農業專門學校,前前後後有不少新鮮的體驗。為了考察與學習日本的農業標準,曾經到歧阜縣立歧阜農林高等學校觀摩。驚嘆學生們在校內騎馬宛如《銀之匙》的知名場景,還看到了學校內貼著智慧財產檢定的海報。後來在網路上聽到山口大學陳內秀樹老師談對農學院學生的智慧財產學入門,不得不感佩日本在調整教育內容以適應時代潮流的努力。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0/Ameyayokocho_Fruit_Stand.JPG
資片來源:By Kamasakizaki,Wikimedia Commons

最近幾年,因為日本草莓、葡萄、和牛精液,還有紐西蘭奇異果等未授權流出糾紛[1][2][3],引起了各國輿論及情感上的劍拔弩張。在台灣,談農業上的國際合作與留學生的時候,參訪國家代表談到了蘭花技術,新聞一出,馬上引起農業界的情緒關注;在追溯水產養殖的進口衝擊時,甚至出現「自作自受」及「賣國賊」等強烈字眼。同樣的,筆者的日本人同班同學在知道筆者的入學理由,而且會盡可能考察、體驗、收集圖書資訊、及聽演講與受訓練時,就冒出了「間諜」一詞。

不僅只如此,還有更尷尬的處境,刺激著筆者的思考,因為在校服務的一部份是協助外國人農業技能實習生的入國講習[4]。外國人農業實習生學習日本語言以及用心觀摩日本農家經營、翻開指定教科書談日本養雞技術及品種,難免會令人側目。這不免讓人深思:符合國際合作意旨的同時,究竟與國家利益有沒有衝突?特別是台灣與日本有不少農業品種開發用的都是國家資源,也就是由國民稅金而來;如果這筆錢省下來可以提供多少營養午餐?還有在「稅金泥棒(dorobou)」跟「稅金無駄(muda)」的納稅人監督下,如何處理跨境的權利侵害、權益損失等,就成為高度政治敏感的議題。

繼日本官方公布草莓引起的經濟利益損失後,協商協調以及最重要的調查都沒停下來過。筆者曾評估在日本創業的可能性,因此接觸過日本商工會等商務商情的諮詢與學習,後來發現在台灣也有類似組織。在持續調查招來國民輿論仇恨、打擊產業產品與國家形象的行為及事件中,筆者找到了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的台灣智財情報網站。看了真的嚇了一大跳,認識到什麼是日本的海外經商環境調查,以及什麼是糾紛的預防跟處理準備。

可能是筆者孤陋寡聞或是中文資訊的介紹較少,日文網站公開資料在台灣似乎關注度跟使用率不高。看到調查報告書裡面的地理名稱標示,心裡面不由得抖了一下,再看到平行輸入進口商,更讓筆者想到往事,認為該好好介紹一下這個網站。以筆者創業經驗為例,為打造如日本品牌一樣的形象,會使用日文名稱或類似的日文在商業登記名稱或產品上,甚至是商標或包裝設計上,也會盡量「日本化」。然而,想到可能會被告,或是侵害日本廠商權益,當然會有所顧慮。

國家間的交流本來就有一些存在爭議的地方,像是來自日本的植物保護資材,也就是所謂的農藥等,在配合台灣法規調整時,實驗資料與實驗費用或是更改標籤的費用,究竟由誰來提出?誰來負起責任?出現藥害的時候,可能要面對沒有跟日本簽契約也未曾找對窗口連絡過的平行進口商,農業經營者們的權益就會因此受損。當然,搭順風車的行為可能會降低廠商走完程序的意願,導致農藥輪替使用的困難,甚至是淘汰舊藥後作物疾病無藥可用的情形,讓農業生產者的利益暴露在高風險低回收的風險中。

另一個嚇人的事實是,僅筆者有翻閱的調查報告書的最後,出現理律法律事務所、萬國法律事務所、台灣野村總研諮詢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協助執筆。或許,沒接觸法學素養課程的經營者或買家賣家不知道,甚至會以為不會有外國人來使用智慧局商標檢索系統,更不可能來台灣打官司。筆者則確信,看到了徹底且深入的台灣法規與判例調查、台灣跟日本的比較、在台灣的登記和訴訟建議、還有對於台灣法規的評價,整體來說也是一種實力上的展現。

此外,在流行文化與影音方面,因為筆者是宅男,聽聞過東西兩大法務部的傳說:一個是任天堂,另一個則是迪士尼。在某個程度上,如何避免侵害他人權益或是商業利益與名聲形象等,已然是文明與貿易世界的法則,且外商與外國們的法務實力不容小覷。想想在台灣的律師事務所所撰寫的商務投資環境調查報告書的日文是非常漂亮又自然的,都能拿來當作應用日文選讀範文了,那又怎麼能夠期待外商因為語言等因素而打退堂鼓呢?

對於網路賣家或是中小企業甚至是貿易商,如果筆者一樣有上述侵權的風險或是維護權利的必要,在設計商品以及構想營業名稱時,除了檢索台灣資料外,建議也要了解如何使用日本的公開資料。以筆者的解讀來說,日本地名在台灣商標登錄已經受到關注,必要加強宣導與提高國際友好的智慧財產觀念,在創業的風潮中要避免使用日本地名。在不一樣的積極面上,像是想要認識日本地方特色物產,開發新的進口商業機會,不妨使用地理的表示產品情報網站。[5]或許,如此使用國內外的智慧財產檢索,不僅可增加雙邊及多邊的認識,還能交流各自的地方特色物產,甚至可成為日後觀光旅遊的美食地圖以及伴手禮的指引。

在課題探討以及寫作上,筆者發現如農藥管理法規碰上國際貿易以及智慧財產時,似乎會擦出不少火花。如此多領域的碰撞,還能衍生出面對目標外國市場,要如何進行需要的標準化經營、符合對方的產品生產製造要求、構思迴避在包裝取名設計的撞名撞衫等等商務課題。

 

備註: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農藝小精靈
現任: 南方川田農園產銷履歷暨病蟲害服務社負責人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鯉淵學園農業營養專門學校
經歷: 日本學校法人那須農場約聘牛隻飼育員
專長: 日本農業觀察、農業應用日文、安全衛生宣導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