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期
2022 年 10 月 12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運用國際合作開發中國以外稀土供應鏈,
設立稀土原料庫存機制
芮嘉瑋╱財團法人中技社 科技暨工程研究中心組長

除了中國以外,越南、巴西、俄羅斯、印度,依序位居全球稀土儲存量的前五名,美國、緬甸、澳洲等國的稀土產量僅次於中國。在中國主導全球稀土的儲存量和產量之下,西方國家無不積極在全球各地尋找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來源,並開發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鏈,以穩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圖片來源:Pixabay

運用國際合作建立多元稀土料源之取得

全球7%的稀土資源用於軍工領域,美軍的軍工稀土大部分都是仰賴中國進口,這也是為什麼美中科技戰後美國積極尋找稀土資源。開發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鏈,除了境內開設新礦之外,因應壟斷及斷貨危機,亦可運用國際合作,建立多元稀土料源之取得。

北極圈裡的稀土之戰

隸屬於丹麥的格陵蘭島是全球最大的島嶼,島上有80%的面積覆蓋著永凍土,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冰層融化帶給格陵蘭意想不到的機會,出現諸如稀土、煤、鋅、銅、鐵礦等豐富礦藏,讓外界對島上蘊藏的豐富稀土礦產起了濃厚的興趣。格陵蘭南部的寬納斯特(Kuannersuit),蘊藏僅次於中國的稀土儲量,同時佔全球稀土產量的10%,其豐富的稀土資源,不僅引來中國覬覦,在美中貿易紛爭之際也同時引來美國川普前總統打算購置島上礦產之念。西方國家想要打破中國雄霸稀土市場的局面,格陵蘭島上豐富的稀土礦產,勢必得及早關注。2021年4月,格陵蘭舉辦了一場眾所矚目的議會選舉,這場大選結果不僅攸關格陵蘭的未來,也因為事關稀土開採而受到中國、歐美等列強的矚目[1]。格陵蘭島上的稀土資源,有潛力成為西方列強在中國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的稀土戰場。

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商

澳洲是全球第四大稀土生產國,佔全球稀土產量7%。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商;除中國企業外,全球僅有萊納斯公司具備規模化的稀土冶煉分離能力。目前提煉分離的核心技術都為中國所掌握,且澳洲的價格要比中國貴很多,即便如此,中美相爭之下,美國仍與澳洲稀土供應商萊納斯稀土有限公司(Lynas Rare Earths Ltd,簡稱Lynas)合作。美國境內過去一直都沒有稀土萃取分離廠,然而,就在2019年5月美國德州稀土處理廠Blue Line Corporation宣布已跟澳洲稀土供應商萊納斯稀土有限公司(Lynas Rare Earths Ltd,簡稱Lynas)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在美國成立稀土萃取分離廠房。Lynas是中國以外地區規模最大的稀土供應商,而Blue Line則是美國處理稀土產品的領導廠商。Lynas和Blue Line兩家公司攜手合作在美建廠,目標就是填補美國稀土產業供應鏈的關鍵缺口。美澳兩國的合資企業,提供一個位於美國本土的供應源,成為國際間開發中國以外之稀土供應鏈、確保美企的稀土供應不斷鏈的代表作。

越日兩國簽署合作協定

越南是全球第二大稀土儲量國,主要礦場有東寶(Dong Pao)、萊州(Lai Chau)、安沛(Yen Bai),絕大多數稀土都來自原生礦床,一小部分位於沿海沙礦床。日本因2010年與中國發生釣魚台主權之爭,中國政府以限制稀土原料出口至日本(2010-2015)作為警示時,開始意識到稀土是國家戰略物資,但因日本境內稀土資源不足,積極向海外礦源尋求合作,2011 越南日本戰略合作協定就此簽署,並就聯合開發計畫達成協議,由日本提供探勘和熔鍊技術,礦場則是在越南。  

尋求國際合作 削弱中國稀土武器威脅

在全球先進國家積極發展高科技的氛圍下,稀土存量成為各國家戰備儲存的首要項目。綠能催化下,未來稀土進口需求將持續攀升,尋求合作積極開發中國以外之稀土供應鏈的國家也將會愈來愈多。鑑於稀土供應商的多元化,中國出口禁令很難再產生像2010年那樣強烈的衝擊。這種情況下,若能成功運用國際合作建立多元化稀土料源,進而發展自己的稀土產業供應鏈,中國將很難使用限制稀土出口來威脅西方國家,也讓中國這項武器的威脅力大幅下降。

政府設立稀土原料庫存機制

日本於2006年委託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簡稱NEDO)規劃篩選重要關鍵的稀有金屬,並提出「國家能源資源戰略規劃」,對經濟及供應鏈影響甚鉅的礦物種類進行評估,展開原料儲存機制,採取國家70%、民間30%的儲備制度,並訂立儲備場所、儲備目標等制度,目標係針對選定的礦種儲備60天的標準需求量[2]。台灣或可參考國情相似的日本,對稀有金屬資源採取政府及私人企業共同運作庫存的機制,進行包括稀土在內之重要資源的戰略儲備,並建議未來可由龍頭企業領頭組成聯盟,運營屬於台灣的庫存機制。

另,一份出自德國政府委託「聯邦安全政策學院」(Bundesakademie fuer Sicherheitspolitik,簡稱BAKS)撰擬之研究報告,除了近期因俄烏大戰,引發德國驚覺對於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過高,導致通貨膨脹動盪與社會不安定,其實德國更應預防對於中國稀土原料供應的過度依賴。德國所有進口稀土原料,有高達93.5%來自中國,依賴過深的程度甚至已構成國安疑慮。該研究報告作者Jakob Kullik建議政府及產業宜未雨綢繆及時導正,同時也提出相應之國家安全戰略,包括應將稀土原料安全設為聯邦政府跨部會議題,提升聯邦經濟部對於稀土原料政策主導之角色,重新檢討「供應鏈法」,必要時將部分其他供應調整列為次要,確保稀土原料優先次序,並設立稀土原料國家安全存量機制。

國內稀土以進口為主,超過90%來自於中國,原因是具價格優勢。隨著低碳政策之轉型,以稀土應用為主之綠能科技,諸如風力發電與電動車等各式高效馬達與傳動元件商機持續放大,預估未來進口需求將持續攀升。目前永磁用稀土高達95%由中國壟斷,若因地緣政治或國際政經波動造成供應不順或價格不穩,將直接影響台灣數百億之產值。稀土在工業和國防軍事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政府若視它為戰略物資,建議可成立基金儲備稀土材料,再以穩定之價格售給業界,降低中國隨時切斷稀土料源供應之風險。

國家戰備存量是為了國家安全,企業存量是為了商業營運,業者較佳也應自行儲備約12~18個月之稀土庫存,以備不時之需,為此,建議政府可協助民間給予財務上的低利融資。

 

備註: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及其任職單位之立場。】

 
作者: 芮嘉瑋
現任: 中技社科技暨工程研究中心組長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 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 博士
中原大學 財經法律研究所 碩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碩士
經歷: 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執行長室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專利副主委
光電產業智權經理
專長: 長期從事產業研究、專利智財與投資評估等工作,專注於能源、產業、環境、經濟等議題。擅長創新技術策略分析、科技預測及評估、專利分析與布局、產業分析、智慧財產權管理與經營策略、專利的商業化與貨幣化。熟捻產業技術發展趨勢,並常在各媒體平台發表文章、應邀演講,成功引領技術前瞻與產業關鍵議題。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