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期
2022 年 12 月 07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G20後中歐投資協定是否有機會死灰復燃?
蘇翰揚╱產業分析師

從剛結束的G20會議可以觀察到中國大陸正積極與他國互動,特別是歐洲各國,以突破來自美國的科技封鎖。事實上,過去中歐即規劃《中歐全面投資協定」(The 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下稱中歐投資協定》來協助雙邊經貿發展,但在國際局勢下該協定被擱置,透過這次的破冰,《中歐投資協定》或有機會再起爐灶。

中美兩國各方面走向分歧,可關注中歐投資協定是否復甦

在美國祭出各種保護手段下,不久前被封殺的《中歐投資協定》在中國於G20會議後積極與歐洲各國互動後,或許可以關注該協議是否能重生的商機。當然,當前俄烏戰爭情勢讓中國與西方國家關係更為緊繃,但外商並未完全撤出中國,甚至部分德國汽車大廠還加速中國投資,由於中國當前經濟主軸仍選擇「雙循環」,同時注重國內外經濟,因此《中歐投資協定》應是台灣電子產業可瞭解之議題,從中尋找歐洲缺乏之技術與市場。而商機尋找之重點不外乎為三大項目:自動化設備、汽車、電信等產業。台灣廠商可藉機尋找空隙切入,或許可帶來意想不到之效果。

中歐經貿合作脈絡與概況分析

2003 年中國與歐盟正式建立策略夥伴關係,雙方經貿往來從貨物貿易擴大至服務貿易、技術、投資、金融、數位經濟等領域,強化雙方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性與韌性;不過若細分來看,雙方在貨物貿易的依存度高於服務貿易。隨後,雙方每年保持3至5次的談判頻率,積極就各項議題展開磋商。對歐盟而言,要求中國進一步放寬市場進入限制,像是電信、雲端、汽車產業、醫療健康的門檻是關鍵議題;同時,歐洲也提出公平競爭議題,確保其成員國在面對中國國企競爭時,降低歧視性門檻與補貼程度。

表1. 中國汽車與雲端產業對外開放狀況

產業別

說明

汽車產業

詳情

(1) 外國投資者投資汽車整車製造之合資公司,中方持股比例應不低於50%。2022 年後,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2) 同一外國投資者可在中國境内成立最多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產品之合資企業,但外國投資者與合資企業之中方公司共同收購其他國內汽車製造業者時,不適用此限制。

(3) 此規定之措施不適用於外國投資者投資替代能源汽車。

 

影響
有望打破目前中國汽車領域合資股比限制,加速歐盟汽車商進入中國市場。近年來,戴姆勒(Mercedes-Benz)、福斯(Volkswagen)都已開始積極尋求新突破。特別是福斯集團,隨著全力電動化戰略的加速,公司已開始在中國佈局替代能源業務。此外,眾多國產汽車品牌也將進一步著眼於替代能源汽車的發展,並與歐洲市場有更多合作。

雲端產業

詳情

(1) 外國投資者不得投資互聯網服務。

(2) 歐盟投資者投資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時,外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

(3) 歐盟投資者投資國際通信設施服務、衛星通信服務、網路託管服務、國內通訊設施服務、固定通訊服務、數據通訊服務或 IP 電話服務,外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 49%。歐盟投資者投資線上數據處理和交易處理服務(不含電子商務)、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服務以及代碼和協議轉換服務時,外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不得超過 50%。

 

影響
此舉應可視為中國放寬過去掌握網路通訊的訊號,該協定的生效有望打破這一市場壁壘,為歐盟雲端服務業者提供新的投資機會。不過仍需注意的是,在中國網路長城的型態,以及騰訊、阿里雲端穩吃國內市場的狀況下,外商雲端服務業者進入中國市場將面臨強大之競爭。亞馬遜的AWS即為最佳案例,雖然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努力發展,但仍面臨各種強大競爭阻力。

資料來源:《中歐投資協定》

當然,歐盟也對中國開放部分產業作為對應,中國與歐盟企業還可加大在汽車、半導體、醫藥研發等方面的合作,拓展國內國際雙邊市場。像是近來歐洲議會投票正式通過將天然氣與核能視為綠色能源,短期內,德國,荷蘭、法國、英國、義大利、奧地利等國也都相繼宣佈重啟或計劃重啟部分燃煤電廠:先確保能源供給穩定,爾後再以再生能源來替代燃煤,這也是歐洲「去煤」的基礎。但目前能源安全問題已成為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可能會長時間影響未來歐洲氣候、能源政策及投資走向,而掌握相關設備的業者未來可能有進入該市場的機會。

歐盟在先進製造業之主要政策措施分析

未來工廠計畫(Factory of The Future)
「未來工廠計畫」是2017年由歐盟斥資 11.5 億歐元,用於先進製造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PPP)合作項目,計劃主要目標為協助歐盟國家達到工廠4.0,主要參與者包含中小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和產業公協會,主要協助的產業類別為機器人、自動化產業、半導體、工具機、紡織、食品製造、化工、鋼鐵等;運用機器人、3D列印、人工智慧、高性能運算/建模等技術強化從工廠到物流的智慧化,值得注意的是,該計畫並非僅著重於產業智慧製造,而是同步鼓勵研究從計畫中分拆出(spin-off)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商,如FAREXTRA、Satisfactory、CREMAnufacture、CREMA、MAShES等,這些業者皆能協助需求端建立智慧工廠,特別是在智慧製造處於弱勢的中小企業。

歐洲製造(Horizon Europe Partnership Made in Europe)
「歐洲製造」是與歐盟委員會在「2021-2027歐洲地平線」框架下成立的新製造合作夥伴關係,可視為「未來工廠計畫」的延續加強版。2019年5月,歐盟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歐洲製造夥伴關係」草案,針對歐洲實施在地製造規劃一連串措施,透過多個成員國製造業在技術間的合作,推動歐洲製造業生態系統在技術、循環經濟與營運韌性等面向達到全球競爭力領先。該夥伴關係將有助於在歐洲建立具有競爭力、綠色、數位化、彈性的製造業,透過數位技術與綠色轉型,來提升企業在地製造的競爭力。

圖1. 歐洲地平線強調全產業之創新
Horizon Europ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launches its new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gram - GALATEA Blue Growth Acelerator
圖片來源:Innovation Place

上述兩者政策可觀察到歐盟的製造業政策具備延續性,先透過智慧工廠的建立,一方面提升製造業的數位力,一方面也培育出解決方案,為後續尚未轉型之中小企業提供協助。透過指定的技術,使業者清楚了解設立智慧工廠需要哪些技術元素;在完成數位化後,緊接著提升企業綠色轉型與淨零碳排能力,同時建立零碳產品。這些措施集中在ICT產業上下游,如工具機、感測器、伺服器、面板、半導體、汽車零組件等。同時,若對比《中歐投資協定》內容,可發現歐盟與中國亦強化在半導體、汽車、綠色能源等產業的合作,符合歐洲在地製造等領域,這些合作也相當需要雙方資通訊廠商來協同參與。

我國業者可佈局之參考建議

建議一:尋找歐盟產業缺口,關注法規注意要項
歐盟當前重視的是替代能源、環保和電子產業。建議以太陽能和風電為代表的替代能源領域企業、以 5G 、人工智慧與雲端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企業、以半導體前瞻技術領域企業,密切關注歐盟及其成員國未來在產業發展上的政策內容。對台灣業者而言,《中歐投資協定》的重點在於觀察歐盟與其他大國商業來往時所提出的自身產業可能缺口與相關規範。同時,由於歐盟為法規相當嚴謹之國家,在科技保護主義發酵下,對於投資者國籍、股權比例、營業執照等的限制條件採取嚴格審視,為台灣業者進入新市場前須考慮之重點。

建議二:投入數位化同時協助歐盟中小業者轉型
對我國電子產業而言,除自身投入一定資源在智慧製造上,歐盟中小企業當前在轉型上就遇到技術能力不足與轉型速度遲緩的挑戰,台灣業者應善用當前國際情勢作為優勢,進入歐洲市場協助中小業者數位轉型,建立友善之合作關係與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同時,歐盟在化工、醫藥、航空、機動車輛、精密儀器等高端制造業擁有競爭優勢,產品服務品質優良、科技含量具備相當水平,電子業者也可從中運用相關技術強化自身智慧製造能力;特別在數位分身、人工智慧、3D列印、自動無人搬運車等技術上,更是可借重歐盟業者轉型經驗做為借鏡。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蘇翰揚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企研所
經歷: 產業分析師
專長: 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