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摸得到的觸覺回饋 vs. 摸不到的懸浮觸控

張瑋容╱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11.18
 
         

摸得到的擬真觸控、與摸不到的懸浮觸控,是手指觸控操作螢幕之後的火紅技術,未來可以在視訊時將真實的觸覺或將情緒波動傳送給對方,醫生也可以利用觸覺反饋來診對可能的病灶位置…。科技的提昇使得溝通更加多元,電影裡的揮手操作畫面要在生活中普及也不遠了。


觸控操作不管在智慧型手機、相機、平板電腦或電視等各種尺寸的螢幕,都幾乎必備的技術,而觸控技術發展至今也出現新變革:摸得到的觸覺回饋 vs 摸不到的懸浮操作。觸覺回饋強調真實化,彷彿能摸到真實的質感,而懸浮操作則無須碰觸到螢幕即可操作螢幕。

摸得到的 3D 觸覺回饋

微軟研究部門在今年7月份公開一項專利:觸覺回饋3D觸控螢幕(Haptic display),專利名稱為 “Touch-Scrolling Pad for Computer Input Devices”,申請號為20130169424(圖一)。在這螢幕上能夠根據使用者指尖施出的壓力來模擬出物品物件的形狀和重量,當手指在螢幕上滑動時,立體視覺就會呈現在眼前,讓大腦對虛擬世界有一個真實的感覺,系統會調整螢幕中物體的大小和角度,創建一個3D效果圖(圖二)。除此之外,當使用者的手指在螢幕上滑動時,系統可以通過調整螢幕的位置適應虛擬物體的輪廓。這個系統的原理首先透過感測器偵測使用者的觸碰動作,在接收到力量、方位、溫度及觸控情境等相關資訊後,將蒐集得的資料傳送至主控程式,並連接至內建的觸覺效果資料庫中,與真實觸控效果進行模擬運算,最後再將模擬結果傳送至觸控介面,讓使用者感受電腦模擬的觸碰反應結果。這項技術能模擬畫面中物件的表面質感或紋理細節等更細微的觸覺資訊,不僅能夠感覺「摸到東西」,還能感覺到「摸到什麼東西」。但儘管目前觸控精確度仍是個問題,這項專利的應用仍備受矚目。

圖一、微軟公開的專利 “Touch-Scrolling Pad for Computer Input Devices”,申請號為20130169424

資料來源:USPTO

圖二、微軟公佈的觸覺回饋3D觸控螢幕效果
 
圖片來源:微軟官網

這一技術除了應用於遊戲體驗,依據其研究報告,Microsoft 也期許可以應用在醫療領域,比如醫生可以借助回饋技術在螢幕上對患者的腦部做診斷,以判斷腫瘤等病變組織的可能位置等。(圖三)

圖三、微軟的觸覺反饋技術未來可應用於醫療

圖片來源:微軟官網

摸不到的懸浮操作

「懸浮」是許多電影常使用的科幻概念,但其實現實生活中並非遙不可及,Samsung和Sony這二家公司已經在 Galaxy S4以及 Xperia sola 這兩款手機上實現「懸浮」的功能應用,讓使用者的手指不用碰觸螢幕,就能操作螢幕。Sony Xperia sola首度搭載 “Floating Touch”  漂浮觸控技術,強調能夠讓用戶在操作繁複細微的網頁時,只要在手機上的網址或超連結,無需接觸螢幕即可瀏覽,但選取時還是需以接觸方式點選,據Sony表示此功能可減少選取錯誤發生(圖四)。但可惜這項功能僅限提供瀏覽器上的應用(圖五)。

圖四、Sony 的漂浮觸控功能可減少點選錯誤率發生
圖片來源:Sony 官網

圖五、Sony Xperia sola Floating Touch 懸浮觸控技術的應用僅限瀏覽器,當手指接近螢幕時,
即可以看見畫面中的標題被選取而出現色框


圖片來源:Sony 官網

而 Samsung GALAXY S4 i9500 的懸浮操作與 Sony 不同,Air Gesture強調用戶只要使用手指即可展開圖片、影片縮圖或瀏覽網頁、信件內容等,主打的 Air View 懸浮手勢功能讓手指在接近螢幕約一公分的距離下,可進行預覽圖片等特定功能,此外若再加上搭配 Air Browse 手掌操作還可進一步更換曲目、圖片等進階應用。 

雖然手指不觸碰到螢幕也能執行指令、手指一接近螢幕就能放大或預覽文字;手掌一劃過就能自動翻閱照片,但與觸覺回饋的挑戰相同,懸浮觸控也面臨著準確度的考驗,懸浮狀態下要如何克服務操作準確的問題,仍是這項技術的挑戰,也因此目前仍無法進行太多應用。

雖然目前觸覺反饋與懸浮觸控都仍面臨同樣的挑戰,但除了聽覺、視覺之外,能在溝通時加上觸覺的感知,將觸覺甚至是情緒的波動傳遞給對方,互動的體驗使科技層次提昇,未來應用的層面也相當令人期待。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