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專利斷崖期還沒過,藥廠併購更加步步為營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4.12.17

還記得今年年初,由輝瑞藥廠(pfizer)發動的跨國併購案嗎?

在喧騰了大半年後,來自美國的輝瑞想要到買下英國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企圖以失敗告終,但因為這個案子牽涉的層面太廣,包括破紀錄的金額(1060億美元)、雙方與美、英兩國監理機關的應對來回、醫藥業競爭態勢的演變等等。當輝瑞宣布放棄收購意圖之後,英國上下無不慶幸終於趕走了美國人,但大西洋對岸的輝瑞才正要大難臨頭。當時輝瑞看中阿斯利康的原因,除了想要把公司註冊地搬離美國以降低稅負之外,就是要獲取它的研發能量,因為在2011年開始的生技專利斷崖期(Patent Cliff),已經讓長于銷售的輝瑞獲利大受影響,而阿斯利康的強大研發能力,正好是輝瑞最迫切需要的續命丹。

對製藥業來說,2011、12年開始的專利斷崖是大家都聞之色變的恐怖威脅。眾所周知,一顆新藥的研發期可能長達好幾年,期間投入的金額可能以千萬美元計。想要回收這些投資,唯一的方法就是等藥品上市後,在專利有效期間內盡速獲利。而所謂的專利斷崖,指的就是許多大藥廠的明星藥品將在這幾年內陸續到期,將對他們的營運產生重大威脅。以上述的輝瑞當作例子,2011年時,輝瑞旗下的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專利到期。這一顆曾經是全世界銷售成績最好的藥品,總共為輝瑞帶來了超過一千億美元的營收,每年的營收貢獻度將近四分之一。然而,就在Lipitor的藥物配方專利到期後一季,它的全球銷售額就慘跌了42%,該季度的獲利更衰退了19%。除了立普妥之外,像是諾華的抗高血壓藥物得安穩(Diovan)、阿斯利康的抑制胃酸藥物耐適恩(Nexium)也都在已到期或即將到期之列;而到了2016年,另一顆對輝瑞貢獻良多的壯陽藥物威而鋼(Viagra)也即將專利到期,屆時的壓力將更大。IMS Health預估,在2014至16年內,因為藥品專利到期而流失的全球潛在營收,可能高達680億美元。

表一:近年知名藥物專利到期概況

2011

藥物名稱

所屬藥廠

用途

Lipitor(立普妥)

輝瑞(Pfizer)

降膽固醇藥物

Plavix(保栓通)

必治妥(Bristol-Myers Squibb)

血小板藥物

2012

藥物名稱

所屬藥廠

用途

Singulair(欣流)

默沙東(Merck)

抗過敏

Diovan & Diovan HCT(得安穩)

諾華(Novartis)

抗高血壓

Actos

武田(Takeda)

糖尿病

Maxalt & Maxalt-MLT

默沙東(Merck)

偏頭痛

Actoplus MET

武田(Takeda)

糖尿病

Revatio

輝瑞

肺動脈高壓

Atacand & Atacand HCT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抗高血壓

2013

藥物名稱

所屬藥廠

用途

Cymbalta(千憂解)

禮來(Eli Lilly)

憂鬱症

Tricor

亞培(Abbott Labs)

降膽固醇

Niaspan

亞培

降膽固醇

AcipHex

Eisai

胃食道逆流

Vivelle-DOT

Novogyne

婦女更年期症候群

Valcyte

羅氏(Roche)

病毒感染

Temodar

默沙東

腦癌

Propecia

默沙東

掉髮

Zomig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偏頭痛

2014

藥物名稱

所屬藥廠

用途

Nexium(耐適恩)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抑制胃酸

資料來源:各藥廠、The Triple Helix、IMS Health
整理:蔣士棋

早在專利斷崖出現前,各大藥廠就已經開始整併來尋求生存機會,輝瑞在2000至2010年間就有四次大型併購案。但到了專利斷崖的後期,這種砸大錢的併購思維已然改變:未來即使要併購,也得把力氣花在刀口上。換句話說,今年年初那場輝瑞與阿斯特康的未完成併購案,事後來看只是特例而非產業通則。

那麼,製藥業的新併購方向會是什麼呢?今年九月底時,知名顧問公司貝恩策略顧問(Bain & Company)就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專注在特定領域中透過研發還有併購建立優勢,是製藥業長期不敗的關鍵因素。貝恩公司發現,現代醫學分工越來越精細,如癌症用藥就會因成因和發生部位而各有不同,藥廠想要用過往的「明星藥物」模式來搶佔市場將越來越難,間接使得各藥廠開始各自選擇專程領域投入。其實,同樣在今年九月,羅氏藥廠(Roche)的CEO Severin Schwan就已經對華爾街日報透露過,羅氏現在對改變產業秩序的併購機會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地,羅氏的併購策略是聚焦在專長領域的上緊發條式(bolt on)併購。

綜觀今年以來的數項製藥業併購,也多半具備這種特色:被併購的標的都是中小型藥廠,併購金額也不算高,但都是在各特定領域小有成就的特色藥廠。例如十二月初時,默沙東宣布將以總金額約70億美元買下擅長抗生素領域的Cubist;再加上六月時買下的肝炎藥廠Indenix,默沙東今年花在併購上的金額也不過140億美元左右,其他藥廠執行的併購中,也只有一件的金額超過170億美元(德國默克買下生化材料公司Sigma-Alrich),而且併購的目的正是藉由新事業減輕製藥部門的獲利壓力。

除了併購以外,也可以看到藥廠之間有更多的合縱連橫。今年四月時,諾華(Novartis)將癌症產品線以145億美元賣給葛蘭素史克(GSK),而葛蘭素史克則將流感外的疫苗業務賣給諾華。到了十二月,則是輝瑞與德國默克合作開發治療癌症的免疫藥物。從這些跡象都可看出,大藥廠之間的競爭也許依舊激烈,但在共同面對專利斷崖時,互相截長補短,讓自己在擅長的領域上更精進的現象,反而更為普遍。

因為研發期長、投入金額龐大、失敗機率高、再加上回收期有限,製藥業可說是所有產業中經營風險最高的產業之一。在過往的歷史中,藥廠可以靠一顆阿斯匹靈撐起整家公司,但這種好日子已經消失了。未來,製藥業必須得更加小心,並且步步為營,才能在安然度過專利斷崖期。

表二:2014年國際藥廠重要併購案(金額單位:美元)

公司

日期

併購對象

金額

MSD(默沙東)

December, 04

Cubist

70億

June, 09

Indenix

38.5億

輝瑞(Pfizer)

June, 03

百特醫療(Baxter)疫苗部門

6億3500萬

July, 16

InnoPharma

3億6000萬

大塚製藥(Ostuka)

December, 03

Avanir

35億

羅氏(Roche)

April, 07

Iquum

4億5000萬

June, 02

Genia Tech

3億5000萬

July, 02

Seragon Pharma

17億2500萬

August, 24

Intermune

83億

德國默克(Merck of Germany)

September

Sigma-Alrich

170億

資料來源:各藥廠
整理:蔣士棋

 

參考資料:
The Global Use of Medicines: Outlook Through 2016, IMS Health
New paths to value creation in pharma, Bain & Company
Pharmaceutical M&A│Invent it, swap it or buy it│The Economist
The Patent Cliff: Implications for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riple Helix Blog
各藥廠網站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