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權報總覽 > 產業與經濟           
 
破除政府研發機構本位主義,刻不容緩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5.04.09
工總智財委員會在討論呈交給政府的年度白皮書建言時,最引發與會者共鳴的議題,就是政府投注的研發資源與產業需求一直無法匹配。其原因出自政府的各個法人研發機構缺乏橫向的溝通協調,以及產業意見無法進入政策的制定過程。因此,除非政府單位能夠捐棄長久以來的本位主義,否則不管國家投入再多的研發經費,對產業界依然毫無助益。

本刊在前文(別讓專利成了「不動產」)中曾經呼籲過,若要有效提升台灣專利價值,首要之務就是改變當前因循僵化的專利管理制度,更要用具市場導向的眼光來協助發明人。偏偏在台灣最因循僵化、也最與市場脫節的,正是手握大筆研發經費預算的政府部門。

在四月一日舉行的2015年工業總會智財委員會會議中,與會委員們最有同感的一項提案,就是政府部門的橫向連結與資源整合不夠。北美智權公司總經理許鍾光認為,目前政府所主導的科研組織疊床架屋的情況太嚴重,大幅減損了研發人員的競爭力,為了減少政府研發資源的浪費,各政府部門應該要捨棄本位主義,建立起橫向的溝通協調機制,此外,在經費和員額上也應該放寬限制,允許民間業者與各個法人研究機構合作甚至投資,或是由產業公會參與研發經費的分配規劃,才能讓國家投注的資源真正落實到產業界上。

對於這項提議,連主持會議的工總秘書長蔡練生都忍不住附和:「政府每年在智庫上花了那麼多錢,但產業界都無感!」到底本位主義的情況有多嚴重?


照片提供:全國工業總會

從農業、紡織、金屬等傳統產業,到半導體、生技醫療等高科技業,政府其實投注了相當多的研發心力,但其成果不是離市場商機太遠,就是產業界根本無從找起。舉例來說,國內的三大龍頭醫學中心:臺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三軍總醫院,都是醫療與研究並重、國際上也相當知名的醫學機構,在生技醫療乃至於健康照護領域上都有相當豐沛的研發能量與成果,也各自都有負責對外技術移轉的部門,但若是有廠商想要跟這些機構進行合作,光是連繫窗口可能就要找上大半天,因為他們雖然都是衛福部認可的醫學中心,但卻分別歸屬不同的機關管轄:臺大醫院為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主管機關是教育部、榮民總醫院則是退輔會在經營、而三軍總醫院的頂頭上司則是國防部。一家廠商至少要跟三個不同的政府單位打交道,才有可能找到適合的合作對象。

退一步來看,就算只是想要檢視這些單位的研發成果,也得要自己從網路或其他管道搜尋。雖然科技部開設了「科技研發成果資訊平台」(STRIKE),作為各學研機構研發成果的管理平台,也不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僅止於資料整理而已,而且也僅限於科技部補助的研發對象。另一位與會的委員也提及,即使只是搜尋政府單位的委外研究案,也遇到了資料不對外公開或是網路上根本無法取得,對於一般民眾乃至於產業界都十分不便。


照片提供:全國工業總會

現場有許多與會者認為,在開放資料的趨勢下,即使行政流程無法整合,至少研發成果應該要能跨部會管理。台灣新世代無線通訊研發聯盟秘書長周霞麗就建議,政府應考慮建立跨部會的智財管理機關,以統整各單位制裁管理和運用。「台灣產業在走向國際化之際,我們並非沒有專利,而是專利都散落在各單位機關,如何將這些專利整合,針對特定的技術組合出專利強並加以運用,才能發揮智財的真正價值。」

針對許鍾光所提出,由產業公會參與主導政府的研發經費預算的建議,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劉容生也相當認同。他認為中小企業為台灣經濟的基礎,也是創新動力的來源,但也普遍缺乏研發資源,難以建構智慧財產。在此狀況下,產業公會就成為中小企業仰賴的發聲平台,若能以公會的名義參與國家的科技政策與預算分配,再交由工研院之類的研發機構執行,就能拉近產、研之間的差距,也不至於浪費國家資源。

蔡練生指出,政府單位之間實在應該早日破除「老死不相往來」的陋習。「國家明明花了很多錢,做了很多事,但是都當成機密,對外面什麼都不講,難怪產業界什麼都不知道!」確實,在當前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中,政府不能再有「做好了」的交差了事心態來執行政策,而是應該更積極、用「做到好」的態度,來為社會和產業創造價值。拿句前經濟部長趙耀東的名言:「公務員不圖利他人,難道要圖利自己?」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