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與經濟
國家智財戰略綱領要如何執行?- Part II
廠商將本求利 政府如何創造利基?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3.06.03
         

本文為智權報84期「國家智財戰略綱領要如何執行? Part I - 廠商擔心什麼?」一文的後續報導,讀者可先閱讀前文以獲得背景資訊。在Part II中的發言來賓包括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研究三所所長林欣吾、台積電法務長杜東佑、創智智權副總經理陳琬平、鴻海集團法務總處副總經理方光宇。

林欣吾: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不同的意見進來,雖然我們在訂戰略綱領之前的確是在台灣繞了一圈,去聽廠商的意見,但可能是敲的門不對,這也是我今天出席的目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管道讓有不同的意見進來,讓我們在後續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考量。針對剛才陸義淋總監提到「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共通的專利佈局?」其實在智財綱領第一個行動計劃,即「創造優質專利」的戰略重點下,有4個實施要項,其中第一個就是針對這個事情(共通的專利佈局)來擬的。經濟部為了這個事情與國科會一直在合作,成立一個重點專利佈局小組,裡面我們提了幾個建議,其中一個建議是在進行這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可以針對一些比較重要的專利提供類似共通專利這樣子的佈局資料,但接下來會執行到什麼程度還不是很確定。因為執行上一定要有經費要有團隊,但這個計劃去年在爭取經費時遇到了一些瓶頸,但無論如何行動計劃是一定要往前走的,因為這是既訂的策略方向。


參與對談貴賓(左起)台積電法務長杜東佑、光寶科技專利策略中心總監陸義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暨
研究三所所長林欣吾、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盧文祥、及主持人台灣科技產業法務經理人協會理事長阮啟殷

另外,談到專利品質的問題。台灣廠商以前可能都申請了很多專利,但品質都不是很好,不太有利用價值,但這都是過去的存貨,已經是過去的流程。現在的專利已經可以進步到一個合理的流程,而且假設這個流程是很快可以上線的話,那未來專利的價值就會慢慢提升。像有那裡有競爭者,市場在那裡,很快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全新必須啟動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希望可以普及化到各個部會裡執行。但希望只是希望,畢竟如果大家沒有共同的概念,或是經費無法到位的話,那行動計劃在執行上是有困難的。策略本身是正確的,但魔鬼都出現在後面的執行細節。大家是否會持續執行,實際上是個問題。

至於專利存貨的問題,去年我們作了一個調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研究機構的部分存貨已娙出清到一個程度,其專利使用率是相對較高的。主要是因為台灣技術交易資訊網(TWTM)這幾年一直都很努力的作一個媒合的動作。實際上TWTM幫助了許多研究機構銷售他們的專利,現在這個是在工業局底下運作。有時候需要改變它既有的運作方式,要如何改變呢?我們有一個概念,這是個有一點點像房仲的概念。造牽涉到整個ecosystem,是不是跟鑑價、沽價有關?也不全然是,這個還是要涉及到市場供需狀況,像房仲會知道究竟是誰要買,跟誰要賣,為兩邊搭起溝通的橋樑。

往後大家在問政時可以針對國家智權綱領為主,輔以以行動方案,一項一項去追蹤,去檢查政府究竟有沒有執行,看實施之後對環境及生活有沒有改善。對政府來說,沒有辦法照顧到每一個個案,只能從基本大環境去改善。以製訂政策的立場,我們是要思考如何將資源放在有用、有效的地方。

杜東佑:今天這些討論都很不錯,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你的市場在那裡?你的未來(市場)在那裡?」你要在你的市場去保護你的技術,而且把重點放在你的專利上。我剛到台積電(TSMC)的時候,發現我們有很多的專利都是台灣的,在台灣申請的,我很反對。我看TSMC以前都申請的台灣專利有一千多,這是不對的,我說我們不會在這裡被告。我們要看市場跟競爭對手在那裡。以前最大的市場是在美國,現在是在中國,因為我們的客戶都到中國去啦。所以我們幾年前也開始注意中國的市場。我們現在已有差不多2000件中國專利。我們也有在看歐洲市場,其實我們全球市場都有在看,這是很重要的。You have to protect your backyard. 你今天在申請專利時也必須看未來5-10年你的市場在那裡。

以前我在德州儀器(TI)時,差不多是1985年、1990年,我們沒有在中國申請專利,因為那時候中國的法院都亂七八糟的,但現在我覺得蠻不錯的(不一定是每一個都很好),像北京的法院就很不錯。那個時候中芯半導體告我們TSMC,法官當時寫的opinion跟美國的federal circuit寫得一樣好。

另外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問題是教育的問題,我覺得應該將智慧財產權教育列入為IP ecosystem的一部分,智慧財產權教育很重要,像新加坡現在在這一方面就很積極。我們現在的IP教育都過於基礎的,這不是我們要的,政府要想一下究竟業界要的是什麼。台灣都是中小型企業居多,是很需要教育的,政府要注意,這是最大的機會點,同樣也是最大的挑戰。

陳琬平:我來自創智智權,就是大家所說的IP bank,但因為創智覺得自己不是IP bank,所以後來改名為創智。一開始的時候創智當然是想籌組一些資金,然後達到當初建立創智智權的目的。但就如剛才大家也提到,事情並不是這麼理想,因為當初在組織架構上是有些問題的。

就我這一陣子跟廠商接觸的經驗,我感覺台灣廠商在IP防禦機制,像在風險控管 (risk management)的部分來說是蠻被動的,蠻拒絕的。像我有跟廠商談到有一些專利如果是台灣廠商用得到的,可以集資買下來,透過授權再利用,這其實是一個清除地雷的想法,在外國已行之有年,當初IV(高智)成立的目的就是如此。但台灣很多廠商的想法都是除非有人來告我,不然連看都不想看。所以剛才聽到許多聲音是希望政府或者是說工研院這些單位能作一些什麼,其實我們也一直很積極想作一些事,可是廠商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除了佈局以外,防禦也是很重要的,不應該忽略這一塊。

林欣吾:我們從另一個面向來看好啦,很多時候人們都以為政府是萬能的,但政府其實能作的有限,包括像工研院這種研究機構,能作的也是有限。像杜副總剛談的研發經費,其實真正研發投入的來源,有70%是在業界,所以誰的力量比較大?當然是業界。政府在裡面扮演的角色是十分次要的。我每次在報紙看到或是開會聽到說台灣的技術貿易逆差擴大的時候,我心裡面第一個問題會想為什麼所有責任都是落在政府身上?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想,為什麼企業把技術授權金付到國外去?那是因為企業付了授權金產品可以賣到國外去,因為他覺的這是划算的,所以他付了授權金,可是他賺了另外一筆錢回來,但那些錢不在技術貿易的項目,而是在別的地方進來的。他賺了錢,但付出授權金的技術貿易逆差全部歸到政府頭上,這好像有一點落差。所以有時候是不是在觀念上要改變。將本求利沒有錯,我付了權利金,賺了一筆錢回來。可是為什麼是要付權利金,而不是在研發過程中就注意到策略佈局;同樣道理,如果今天我要付那麼多訴訟的費用,是不是在事前就可以作一些策略性的保險動作?是不是願意先付一點成本,讓整體成本降低,還是說等到事情發生了再付更大一筆錢,這就是要不要有事前防禦的一個概念。

方光宇:由於剛才鴻海被提到好幾次,所以我也想藉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我個人在鴻海16年的一些經驗。在智權的申請上,鴻海也是從小公司開始,剛開始是個案式的一件一件申請,可是說是無意識的智權佈局,到今天已發展成有計劃有目標的申請、交互授權、甚至是去買。像LCD很重要,於是就去買Sharp。另外,身為台灣一家電子產品的代工廠商,我們以前都是靠客戶(像HP、Dell、Apple)專利傘的保護,根本不需要它在專利傘底下的專利佈局。到今天,我們已必須為我們在中國地區或是第三世界的客戶提供保護傘,否則他們為什麼要找鴻海或是富士康代工?

我覺得剛才談的都是企業本身就應該作的事,我現在想呼籲一下政府與企業互動的一個角色。說實在我們對IP Bank沒有太大的研究,也不確定它能不能運作,但我也非常相信也認為政府必須要有一個產業政策,但在談這個產業政策的時候,應該有對這個產業的技術與專利的地圖,還有產業上下游供應鏈的一個關係。如果沒有這個東西,去談產業政策是一個很荒謬的情況。

再回頭談台灣這個大環境,台灣曾經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已不像從前那麼風光了, 可是,台灣仍然有它可以引以為傲的地位。就是過去台灣過去深厚的產業基礎,和台灣相對健全的智權環境。很多時候我們客戶的RD部門也會強烈要求,製造要留在台灣,不能擺在大陸。因為如果擺在大陸,不久人就跳槽了,然後山寨版一大堆。

最後我想提的是,剛有人提到政府一些方案還是計劃吸引不了業間參與,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業者本身是以營利為目的,如果沒有好處,很難吸引廠商參與。像剛提到的專利地圖,想信鴻海有能力去製作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的全貌的專利地圖,但鴻海為什麼要去參與做這個呢?但另一方面,鴻海很積極的協助了SIPO及TIPO發展了電子申請送件的程序,為什麼呢?因為我有好處呀,鴻海現在的專利申請幾乎全部都是透過電子系統來送件的,我節省了時間和費用,我當然樂於參與。但今天你叫我去參加一個IP Bank或是個什麼計劃,身為一個執行人,我要跟老闆報告好處在那裡。所以政府有時候政策要有配套,如果說是鼓勵研發,但國稅局對研發支出認定是很嚴格的;如果企業參與IP Bank或是IP Bank這一類的計劃都不能認列研發支出時,我又如何能說服我老闆參與呢?

林欣吾:剛方副總談的問題就呼應了我們之前所講的,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業者不買單的時候,政府計劃也推不出去,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政府有政府的困難和執行上的難處,大家必須要去關切它、去push它,它才會往前進,這也是大家未來可以扮演的角色。你不一定要從企業的角度去看,可以從一個納稅人的角度來看,看政府那件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我想這樣會更有效率。

 

更多歷期精采文章,請參閱智權報總覽 >>

Facebook 按讚馬上加入北美智權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