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期
2018 年 10 月 17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用山寨網站起訴小米?這家美國公司想讓小米吃點苦頭,或許有點難
李俊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https://n.sinaimg.cn/front/674/w399h275/20181007/Pw8o-hktxqah9320672.jpg

大陸十一長假期間,一則小米自拍棒在美國被訴專利侵權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僅引發媒體關注,還有人將其與小米近期股價走勢掛勾。

就小米股價而言,導致其價格盪的因素,實則是由於十一長假期間,大陸股市幾乎全線下跌,港股領跌。從10月2日起,短短四天時間恆生指數下跌超過1200點。

因此,把專利糾紛與小米股價連繫,真是有些冤枉專利了。

回到專利糾紛本身,據媒體報道,這家名為「Dareltech, LLC」(簡稱Dareltech)的公司,疑似一家「專利蟑螂」抑或NPE公司,其來勢汹汹,將小米訴至美國紐約南區聯邦法院起訴的專利共計四件,均與自拍棒技術相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在這場訴訟中似乎踢了烏龍球,指控小米線上銷售自拍棒的網站,其實是山寨的,而小米自拍棒還未正式進入美國市場開始銷售。

其實,海外專利蟑螂抑或NPE公司向來凶猛,對中國企業少有客氣,不少公司都曾被起訴,Deraltech所犯的低級錯誤,或許是因為太過自信了。

小米在港上市後,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涉及訴訟案件後,其後續影響更成為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那麽,該專利糾紛到底會給小米帶來哪些影響呢?國各類NPE機構,還能繼續保持自信的,對中國企業下重拳嗎?

訴訟緣起:欲尋求專利許可給小米未果,轉而提起訴訟

https://n.sinaimg.cn/front/362/w699h463/20181007/3u9I-hkvrhps8377366.jpg

相關案件訊息顯示,2018年8月27日,小米公司收到來自美國Pierce Bainbridge Beck Price Hecht, LLP律師事務所寄來的警告通知函(dated 27 August 2018)。

在該通知函中,該律所聲稱小米在美國製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的藍牙自拍棒產品侵犯其客戶Deraltech的四件美國專利(US9,055,144 B2、 US9,037,128 B2、 US9,503,627 B2和 US9,571,716 B2),並要求小米從Deraltech取得專利許可。

2018年9月12日,小米公司回函該律所,已收到通知函並回覆稱,不認為構成侵權,無須獲得Deraltech的專利許可。

由於尋求專利許可合作遇挫,2018年9月25日,Deraltech正式將小米訴至美國紐約南區聯邦法院,訴稱小米涉嫌侵犯了其四件與自拍棒相關的專利。

據瞭解,Deraltech公司於2018年7月26日,從發明人Jinrong Yang和Ramzi Khalil Maalouf等處受讓獲得了4件涉案專利。

不過,該公司在起訴狀中,列舉的線上零售商是xiaomi-mi.com(NIS網站),該網站並非小米的官方銷售網站或者授權經銷商網站,是一個山寨小米的網站,該網站也在頁面做了說明。

而小米官網上,並沒有銷售自拍棒,且主流小米產品,都未進入美國市場。這意味著,小米並沒有在美國銷售自拍棒的商業行為,Deraltech公司大張旗鼓的起訴小米,卻忽視了這一重要前提。

因此,這要不就是鬧了一場大烏龍,要不就是故意製造訴訟連接點,以期案件由美國法院受理。

前車之鑒:這家美國公司起訴小米侵權,被法院駁回請求

https://n.sinaimg.cn/front/88/w555h333/20181007/iqe6-hkvrhps8377378.jpg

事實上,這並不是小米第一次在美國遭遇專利訴訟,但是,由於小米現在已經正式上市,這次在美國遭遇專利訴訟所引發的媒體關注比以往要更為突出。

2015年12月,一家名為BlueSpike的NPE訴至美國東德州聯邦地區法院馬歇爾分院,指責小米通過Tomtop銷售的智慧通訊設備涉嫌侵犯其在美國擁有的專利權。

當時,BlueSpike在起訴書表示,小米的手機產品Mi4以及紅米系列產品涉嫌侵犯了其持有的「數據保護方法與裝置」(data protecetion method and device,專利公告號:8930719)。

在此之前,BlueSpike還曾起訴華為等眾多手機廠商。

在2012年至2013年間,不到兩年時間,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四項與訊號提取(signal abstracting)相關的專利,前後向德州聯邦地院提起超過70起的專利侵權訴訟,被告中不乏大衆所熟知的Google、Yahoo、Adobe等公司。

其中,2013年9月13日,BlueSpike就曾在美國東德州地方法院泰勒分院起訴華為專利侵權。

2017年1月4日,就BlueSpike起訴小米專利侵權一案,美國東德州聯邦地區法院馬歇爾分院作出判决駁回了BlueSpike的訴訟請求。

Deraltech這次的起訴套路,與兩年前專業NPE機構BlueSpike如出一轍,有了與美國NPE機構的專利訴訟貼身對弈,小米在美國市場應對和處置各類專利訴訟的能力應該有了一定的累積。

更重要的是,Deraltech或許有些「輕敵」,在起訴之前,竟沒有分辨清楚線上銷售管道的真偽,如果這不是故意製造訴訟連接點,那麽,這則失誤可能會變相為小米勝訴提供「助攻」。

因此,在Deraltech訴小米專利侵權案件中,小米是否一定會敗訴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再加上小米自拍棒並未進入美國市場,即使敗訴對小米的實質影響也可以忽略不計。

專利布局:小米專利規模快速提升,申請和收購策略並行

https://n.sinaimg.cn/front/768/w479h289/20181007/h5TG-hkrzyan1509488.jpg

來自大陸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相關信息顯示,截止2018年9月30日,小米發明公布數為11594件,發明專利授權數為2044件,實用新型專利數為887件,外觀設計數為726件。

與2015年6月底相比,小米發明公布數擴大了3.9倍,發明專利授權數擴大了36.8倍,實用新型專利數擴大了5.6倍,外觀設計專利數擴大了4.9倍。

簡單說,與三年前相比,小米的專利規模有了大幅且成倍數的增加。

一方面,這表明小米在過去的3-5年間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和申請力度,另一方面,這也與小米智慧硬體生態鏈模式密切相關,因為小米申請或持有的專利並非僅限於手機或電視,而是包含了包括淨化器、淨水機等在內的各類智慧家電業務生態。

小米此前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小米專利申請支出為人民幣7790萬元,而2016年高人民幣達1.7億元,2017年高達1.39億,其中,2017年小米專利申請開支占到研發費用的8.11%。

此外,在專利申請「練內功」的同時,小米海外收購優質專利的步伐也不斷提速。

2015年10月23日,小米收購了博通公司31件無線通訊專利。2016年2月4日,小米從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公司(Intel)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2016年6月1日,小米再度從微軟手中購得1500件專利。2017年7月,根據諾基亞和小米達成的合作,小米從諾基亞處購買了部分專利。

而小米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僅2016年一年,小米就在專利收購上支出了人民幣2億元。

應對策略:征戰海外市場,遭遇各類專利訴訟不可避免

https://n.sinaimg.cn/front/135/w584h351/20181007/bKok-hkrzvkw0563861.jpg

簡單說,不論是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提高專利自主申請規模,還是通過出資收購等方式,小米已擁有一定規模的專利武器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攻防自如」。

如今出海征戰的中國企業,已經不需要談到專利蟑螂或NPE公司發起的專利訴訟就色變了,因為這將是一種常態現象。

以美國市場為例,大陸企業在美國市場遭遇專利訴訟很常見,究其原因在於:一方面,美國對包括NPE在內的專利運營公司的專利訴訟持寬鬆態度,催生了為數衆多以提起訴訟實現專利許可的NPE機構;另一方面,美國法院對專利侵權的司法判賠力度相對較高,激發了權利人通過訴訟實現許可合作的做法。

事實上,包括微軟、蘋果、三星以及華為、中興、聯想等在內的諸多巨頭,常年會遭致來自各類NPE機構發起專利侵權起訴,這可以說明當地專利許可市場的活躍程度,但並不能直接與被訴對象敗訴直接劃等號,只有經法院審理確認侵權的案件,才可能需要負擔相應的賠償義務。

不過,小米出海征戰全球市場,不論是美國市場,抑或是歐洲市場,在這些專利保護較為嚴格的區域市場,小米依舊難以避免遭遇各類專利訴訟,畢竟,小米從事的業務範疇較為寬泛,生產、製造或銷售的產品比較多元。

但是,遭遇專利訴訟,與當地法律背景、所在行業競爭環境都有關係,訴訟本身,是商業競爭中的常見行為,這並不等同於侵權。

因此,累積一定的專利,再結合小米具體業務所在行業必要的專利許可談判,小米拓展海外市場時,遭遇專利風險應該也可以做到沉著應對。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李俊慧  
作者: 李俊慧
現任: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簡介: 作者李俊慧先生為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期關注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以及其相關監管政策和法律問題(大陸地區)。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