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期
2018 年 01 月 10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北京觀察:供過於求的共享單車將走向何處?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共享單車、高鐵、支付寶及網購,被中國輿論評價為新四大發明,尤其共享單車的行業發展迅速,遍地開花導致激烈競爭,現下形成ofo與摩拜兩大巨頭的壟斷。投資市場亦有期待雙巨頭不要再進行殊死戰,合併壟斷市場結束競爭,估值提高投資者獲最大利益。尤甚,中國大陸對以共享經濟為名的商品或服務市場,與理想上的共享經濟主旨差距甚遠,政府有關部門對於共享經濟的理解與專業度不足,容易被市場的既得利益者限制和影響,成為政府管制者的挑戰。最後,關於共享單車在中國市場的決勝成敗,筆者認為關鍵有三:首先,用戶大數據的計算與應用,掌握消費者行為用以提升服務品質;其次,成本效益分析精算以維持共享單車的使用良率、調動城市閒置單車資源;第三,推廣至海外市場並發展獨特的共享單車模式,要得到當地消費者青睞並非商業利益考量,而是公益回饋及方便使用。

晚上飛回北京的航班通常會延誤,甚至凌晨之後才會抵達首都機場。從機場回學校的計程車上,會看到各主要交通據點,一卡車運送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接近清晨回到清華、北大,便會看到ofo(小黃)、Mobike(小橘)等共享單車已擺放在宿舍、食堂、圖書館、教學大樓等據點。偌大的清華大學校園,確實需要共享單車供給教職員及學生使用。事實上,相較於南方城市的騎樓密佈,不利機慢車行駛,北方城市街道上的空曠較適合機慢車運行。另外,北京的公交車和地鐵覆蓋面積雖大,但共享單車才是方便抵達目的地的最後一哩路,於是北京反映出中國大陸共享單車激烈競爭的程度,如同在北京街上看到共享單車的損害程度,找到良率較高的共享單車其實需要技巧,亦有運氣成分。


照片來源:Pixabay

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與傳統的共享自行車相比,最大的區別是無樁停放。相比於有樁自行車,無樁共享自行車更加靈活方便,不用依賴固定停放管理場地,車輛均被投放到路邊空餘位置,只需在微信、支付寶或專屬APP上,支付一定的押金即可租用,歸還時也是選擇合適空閒位置就地鎖車停放並完成使用結算即可,不過,無樁共享自行車在方便之餘,也有更多的被盜用,惡意毀損,亂停放等問題發生。

針對共享單車的熱潮,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披露數據顯示,倒閉、停運或是轉讓的共享單車平台已有60餘家,由於市場容量不大,前期資產投入重,過於分散只會導致共享單車平台走向平庸,未來很可能中小平台逐漸被淘汰,或者被大平台收購。不過,筆者不偏好押金制度,所以選擇使用信用認證免押金服務的平台。

共享單車出現雙巨頭:小黃與小橘有攜手壟斷趨勢

共享單車、高鐵、支付寶及網購,被中國輿論評價為新四大發明,談到共享單車的肇始,其實帶有青年創業傳奇的勵志。2014年就讀北京大學的戴威,與薛鼎、張巳丁、於信、楊品傑等北大同學創立ofo,初衷乃使用自行車騎行旅遊,並致力解決海淀區大學校園內的出行問題。ofo選擇共享單車作為商業模型,消費者手機掃碼一刷,2015年ofo率先在北大造成轟動,北大校園校舍集中,小黃單車成為方便的代步工具,ofo迄今是北京大學校園裡最廣為人知的新創故事。爾後,ofo發展規模壯大完成A輪投資之後,陸續又獲得投資集團DST全球、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中信產業基金在內共投資4.5億美元,準備大展拳腳,甚至佈局美國矽谷。

與此同時,2015年在上海營運的摩拜(Mobike)單車也站穩腳步,並於2016年快速在北京、深圳、廣州、成都、廈門、武漢等全國佈點營運,於是ofo小黃與摩拜小橘,無論移動或停放,皆成為點綴人行道和慢車道的景觀,但有時卻也造成混亂。

事實上,ofo和摩拜在商業經營內容上各擅勝場,小黃和小橘單車在智能鎖設計上,集成了GPS和通訊模塊,用戶可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隨時隨地定位、預約和使用附近的摩拜單車,騎行到達目的地後,亦無需停靠在固定的停車樁上,就近停放在路邊合適的區域,關鎖立即實現電子付費結算。

除了較早入局的ofo及摩拜外,2016年迄今至少有25個共享單車品牌洶湧入局,甚至包括電動自行車共享品牌,已從激烈競爭走向氾濫過剩的狀態,嚴重衝擊消費者對於共享經濟的信任與安全問題,也引起固有產業及政策利害關係人的抗議與杯葛。

嚴格而言,現行市場機制下的共享單車已喪失「共享經濟」光環,中國大陸政府文件已將之改稱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既然早前用來吸引目光的「共享」光環已消失了,現在市場只是純粹資本角力。市場上一直有鼓吹ofo和摩拜合併的聲音,投資者論早前推動滴滴與快的合併、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百度外賣與餓了麼合併 ;而合併得出的經驗是滴滴市值不斷提高,投資者回報大升。因此應盡早結束「共享單車」行業的競爭狀態,合併成一間最大公司,在市場佔據排他性的位置。簡單來說,就是要壟斷市場來獲得最大利益,合併壟斷市場結束競爭,估值提高投資者獲最大利益,但兩間企業的創辦團隊一致拒絕合併,可謂不見棺材不掉淚,決定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殊死戰。

盤點近期共享單車接踵而至的猝死潮,素有「小紅」之稱的悟空單車,在2017年6月率先倒閉;位於南京的町町單車因母公司非法集資,造成資金斷鏈宣布倒閉;「小綠」之稱的酷騎單車,因押金難退出現財務危機,最後宣布退出共享單車市場;口碑不錯的「小藍」單車迄今仍陷入押金退款的財務危機;最有趣的是卡拉單車,因為單車時常遭竊,讓投資方宣布撤資。

事實上,ofo與摩拜兩大共享單車品牌,背後的投資方陣營不一,前者以阿里、滴滴為代表,後者則背靠騰訊;然而現階段「雙巨頭」的商業模式在現實環境下均無法創造利潤,雙方已呈現資本內耗的消耗戰。不過,中國大陸亦有輿論希望政府接手共享單車,希冀由政府機構來建置、營運,或有時是以公共私營合作制(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方式,來結束雙巨頭壟斷共享單車的亂象。

共享經濟為名的市場已呈現淘汰的猝死潮

目前學界所討論的共享經濟,旨意將剩餘產值或產能再利用之模式。在交換行為、消費領域及經濟現象中,促使個體、企業、非營利組織、政府組織能有效地透過網路技術、平台與軟硬體設施,達到產品或服務的分享。是以,共享經濟的核心概念關注於產品或服務的「使用權」作為分享標的,而非實際握有產品及服務的「所有權」。無論營利或非營利皆可透過資訊平台的分享,將一般經濟消費轉換成共享經濟的範疇,讓物品、服務、資產及產能達到充分地分享,該範疇之中的消費成員如買家、賣家、出租者、承租者、提供者、消費者或合作伙伴等政策利害關係人,在消費者權益保障之下均是對等的關係。然而,中國大陸的共享經濟強調的是「流量」競逐,而非消費者的「權益」保障。

共享單車自2014年在中國市場問世以來,究竟是否屬於共享經濟的範疇仍有爭論的空間,其實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但資本卻趨之若鶩,義無反顧地投資推動共享單車行業發展。然而,除了共享單車之外,2016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4萬億元,商品款式從充電器、手機,到睡眠艙、汽車、雨傘、服裝等,以共享為名的市場型態可謂五花八門。時至2017年,共享系列產品或服務宣告進入死亡倒計,根據北京36氪的研究,指出截至目前共有19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其中包括七家共享單車企業、、七家共享充電寶企業、一家共享租衣企業、一家共享雨傘企業及一家共享睡眠倉企業。筆者甚至有聽過「共享珠寶」的行業,但承租珠寶必須先充值已維持信用。

共享單車熱潮之後又出現共享汽車,共享汽車備受媒體關注,肩負著改變國民出行方式的宏大使命,卻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而飽受詬病。友友用車創始人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事實上,共享汽車存在便利度不夠、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諸多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但共享汽車的市場潛力仍有不少資本家覬覦,市場分析公司估計到2018年,中國共享汽車出行潛在市場有望達到1.8兆元人民幣,近期出行巨頭滴滴、摩拜單車也摩拳擦掌,快速切入共享汽車領域,尤其摩拜單車的商業戰略最具企圖,希冀將共享單車與共享汽車的消費者出行數據進行連結,開發更多的交通服務與共享利潤。

共享經濟顛覆傳統經營型態與觀念,其以創新商業模式提供消費者更有效率的服務,甚至可替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式。是以,本研究探究共享經濟本質其實有三:首先,共享經濟強調勞力和技術走向分工細緻化,所有的產能充分利用,減少閒置資源;其次,共享經濟本於人民之間的互助互信,挑戰政府替專門領域架設高門檻的管制能力;第三,共享經濟是種反消費者主義,使用權凌駕於所有權之上。不過,檢視中國大陸以對共享經濟為名的商品或服務市場,與理想上的共享經濟主旨差距甚遠,政府有關部門對於共享經濟的理解與專業度不足,容易被市場的既得利益者限制和影響,如何強化政府有關部門投入共享經濟的動機,有助於處理各式共享經濟模式與既有法規產生之扞格,成為政府管制者的挑戰。

共享單車如何避免共有財之悲劇

共享單車主要概念,是期望在都會區內以免費或平價租賃的方式,讓民眾使用自行車替代大眾運輸或私有車輛來進行短程的通勤,以達到紓解交通擁塞、減低噪音和空氣污染的目的。共享單車立意甚佳,被稱為公共運輸系統的最後一哩路,長距離的捷運、中距離的公車及短距離的單車,構成大城市地區完整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不過,共享單車這一模式,曾在歐洲和北美多個城市形成巨額虧損,最終被迫關閉。探究其主因,共享單車涉整體的公共利益,而非僅個別的商業利益而已,共享單車的模式能否適應道路規劃、城市建設、公共健康等提供支持,方為共享單車能否落地深根並得到使用者認同的關鍵。尤甚,共享單車這一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大陸的市場環境,該話題一直處於爭論中,越來越多業者投入共享單車產業,導致共享單車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堆積如山或維修不善的共享單車也備受當地居民抱怨。

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業者,營運上幾乎採取「傾銷」方式來佔領市場佔有率,於是造成共享單車氾濫的問題,尤其單車製造的單位成本極低,維修成本及汰換率極大,導致共享單車的服務品質仍有大幅改進的空間。從公共財的角度來分析,只要具備了共享性或非排他性,就屬於公共財,嚴格滿足公共財所有屬性的是「純公共財」,部分滿足的是「準公共財」。事實上,共享單車既然屬於城市公共服務,其產權屬於非排他,但使用權是相互競爭的的共有財,「共有財之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強調產權不明確的共有資源,必然受到理性個體的過度濫用,共享單車本身屬於城市短程通勤之工具,明確的使用者付費及適當產權使用,否則共享單車依舊有偷竊、毀損、破壞、量大等服務品質不佳的困境,提升共享單車的服務品質才有可能避免竭澤而魚的集體悲劇。

以北京市公共交通運輸來說,地鐵系統如同大動脈、公交車如同小動脈,搭配共享單車則形成完整的公共運輸網絡,共享單車若過渡氾濫,必然面臨共有財之悲劇。資本過剩的投資,使共享單車頓時成為熱門焦點,但資本退卻之際,共享單車市場能否回歸正常?目前在中國主要城市業已出現共享單車過剩的局面,甚至出現新一輪的共享單車倒閉潮,倒閉業者綁架各種營運資源及用戶的押金,一時間哀鴻遍野,留給政府有關單位不好處理的政策難題。關於共享單車在中國市場的決勝成敗,筆者認為關鍵有三:首先,用戶大數據的計算與應用,掌握消費者行為以提升服務品質;其次,成本效益分析精算維持共享單車的使用良率,調動城市閒置單車資源;第三,推廣至海外市場並發展獨特的共享單車模式,得到當地消費者青睞並非商業利益,而是公益回饋及方便使用。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林士清
現任: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學歷: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班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
經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組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兼任助理研究員
行政院青輔會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