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期
2018 年 06 月 13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電子報訂閱管理  
 
大陸企業求自保!營業秘密敏感度高於台灣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提到營業秘密外流,台灣企業最怕的就是對岸過來搶人才、挖機密,但事實上,員工出走自立門戶的情況在大陸司空見慣,大陸人更怕自己人偷竊公司機密,因此營業秘密管理與保護,在大陸的熱度反而比台灣更高!

大陸新成立商業秘密保護專業委員會

近年大陸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但大陸企業仍面臨到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也就是營業秘密(在大陸稱之為「商業秘密」)的保護。營業秘密保護難在哪?「防範難、取證難、維權難」,這三難凸顯了大陸提升營業秘密保護迫在眉睫,因此在今年6月9日,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商業秘密保護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目的在整合各方資源,從整體上提升大陸營業秘密保護水平,滿足大陸企業的發展需要。

這個協會會成立並不意外,中華數位科技企業資料保護研究小組商務顧問梁光宇指出,「台灣人怕被大陸人偷走營業秘密,但事實上,大陸人更怕自己人偷竊營業秘密。和台灣企業相比,大陸對於營業秘密的敏感度高多了!」

中華數位科技是台灣第一個以營業秘密為服務產品的企業,早在七、八年前,營業秘密還不是那麼為人重視的時候,中華數位科技已經開始默默耕耘這塊利基市場。直到現在,台灣的營業秘密管理市場尚未成熟,不過早在前(2016)年,中華數位科技就已經將業務觸角進一步跨足到大陸了,而且服務的還是「純陸資企業」,替大陸公司管理營業秘密。

聽起來很難想像,因為從台灣觀點看,常會覺得是對岸來挖走台灣的人才和營業秘密,但實際到大陸談論相關議題時,會發現大陸企業對於營業秘密的熱度比台灣高多了,梁光宇比喻,「假設現在台灣是30度,大陸可能是50度,熱到爆了!」

圖一、中華數位科技企業資料保護研究小組商務顧問梁光宇

圖片來源:梁光宇提供

因為高階主管自立門戶、公司機密整包帶走這種事情,在台灣比較少見;但在大陸,今天是自己的員工,明天可能就變成公司的對手,由於大陸熱錢很多,要找到資金創業比較容易,很多員工都是對公司另有所圖而進來,等到摸清楚公司營運就走了,梁光宇表示,「高官自立」在大陸是司空見慣的事,在北京、上海辦營業秘密講座時,就發現大陸企業對此都非常關心。最近中華數位科技剛出版了新書「營業秘密管理體系之創建」,過去台灣營業秘密方面的書籍都是律師著作居多,內容偏向解釋法律見解、談論法條和案例,這本書則是以企業觀點、實務角度來講營業秘密,法條規定反而不是重點,「因為營業秘密管理不應該法律議題,而是企業管理議題」,梁光宇說,有些公司會找律師諮詢營業秘密,但律師不見得了解企業資安、IT、人資等相關實務,目前這本書在大陸的反應也很熱絡,未來預計發行簡體版。

中華科技算是很早期投入營業秘密管理這塊業務,台灣客戶包括科技、製造、生技、電子、軟體、能源機械等各產業領域,會聘請外部顧問協助管理營業秘密的企業,通常規模也比較大。一般人聽到營業秘密常會聯想到科技業,但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屬於自己的營業秘密,只是過去大家不懂,全部都拿去申請專利,最後反而變成公開。梁光宇表示,營業秘密並非侷限於技術,台灣很多代工業並非研發導向,但價值在於製程管理的優勢,或是特殊原料、供應商核心的料件,這些對於企業來說都是「不可告人」的營業秘密,因為一旦讓人知道就不值錢了!

營業秘密入罪難 大陸企業力求自保

台灣有《營業秘密法》,大陸則沒有商業秘密的專法,只有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科技成果轉化法、民法總則中,有涉及到商業秘密的法律條款,大陸方面正在呼籲建立專法因應。此外,雖然大陸的營業秘密犯罪情況氾濫,但要成功入罪卻不容易。以中國裁判文書網數據看,2013~2017年間,大陸全國法院審結的侵害營業秘密民事案件只有610起,侵犯營業秘密犯罪刑事案件198起,其中民事訴訟中,原告敗訴的案件占比為63.19%,訴訟請求部分得到支持的案件占27.54%,訴訟請求完全得到支持的案件僅9.27%由於自保不易,也讓大陸企業對於營業秘密保護更加關注。

中華數位科技會決定前往大陸發展,就是看好營業秘密在大陸的市場潛力,大陸企業也更願意花錢保護營業秘密。務實來看,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不好,企業關心的是營業成長,在分配預算時就會很有限。梁光宇觀察,在分配資源上,兩岸企業的角度很不一樣,台灣企業比較保守,除非必要的錢不願意花,就像很多人願意花大錢給醫生治病,平時會做健康預防管理的卻不多,企業的心態和人是一樣的,以現實考量,企業必須先存活下來,所以只能用有限的資源進行營業秘密管理,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像是對生技業者來說,在還沒拿到藥證或專利前,只能靠營業秘密來保護,萬一公司有任何機密外洩,所有努力都功虧一簣了。儘管如此,生技業者必須要在研發上衝刺,雖然關心營業秘密,也只能投入有限的資源,只求及格就好。

台灣企業態度相對保守

台灣企業會想到營業秘密時,都是事後處理較多,台灣企業就算要找外部營業秘密顧問,態度上也比較低調,不希望被人知道,尤其是大型集團,通常已經是到了救急的地步才會找上外部顧問。但若真的出了事想要提告,其實在台灣勝訴率也不高,關鍵在於流失的公司機密主體是不是營業秘密,還有舉證的問題。如果前置的保護工作準備得不夠,請再厲害的律師都很難維權。

梁光宇指出,外商公司對於啟動外部顧問的接受度較高,台灣公司的認可度比較低,除非是公司出了大事情,才會由老闆主動發動營業秘密管理,否則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向老闆提案爭取預算。在台灣,客戶通常都是自己上門,很少是主動去說服客戶要重視營業秘密,必須企業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因此營業秘密服務週期很長,從中華數位科技年年舉辦的研討會觀察,每年都有熟悉的面孔,但從了解到真正願意投入,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

 

資料來源: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