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期
2021 年 12 月 08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中國SiC基板企業技術圖譜:「產學研」基因凸顯
愛集微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

中國碳化矽產業化帶有「學研」基因極為突出,「產學研用」已成中國碳化矽基板領域的重要特色;

中國SiC商業化基板(中國大陸稱襯底)以4吋為主,逐步向6吋過渡,與國際主流相比,中國大尺寸SiC單晶基板製備技術仍不成熟,單晶基板尺寸仍然偏小;

國內SiC單晶材料領域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風險:一是SiC單晶企業無法為中國已經/即將投產的6吋晶片生產線提供高品質的6吋單晶基板材料。


圖片來源:T.J. Ushing/UC Davis,Flickr 

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 (亦即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 材料是繼矽材料之後最有前景的半導體材料之一,與矽材料相比,以碳化矽晶片為基板製造的半導體器件具備高功率、耐高壓、耐高溫、高頻、低能耗、抗輻射能力強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5G 通訊、光伏發電、軌道交通、智慧電網、航空航太等現代工業領域。

全球SiC發展歷程

其實,Si和SiC作為半導體材料幾乎同時被提出,但由於SiC生長技術的複雜和缺陷、多型現象的存在,其發展曾一度被耽擱。 

SiC的發展歷經了多個重要階段: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1/11/18/1637221381111.png

碳化矽晶體的合成技術至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氣相法成為製備碳化矽單晶的重要技術,主要經歷了Acheson法、Lely法和PVT法等的發展階段。1955年,Lely首先在試驗室用昇華法製備出了具有足夠尺寸的SiC單晶;1978年,前蘇聯科學家Tairov和Tsvetko在Lely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提出採用籽晶來控制晶體生長的構型,稱為PVT法(物理氣相傳輸法)或改良Lely 法(亦即物理氣相沉積法)。目前,PVT法是生長大直徑、高品質碳化矽單晶最常用的方法。

自1994年後,隨著半導體照明及2吋SiC單晶基板的突破性進展,全球SiC研究熱潮掀起。世界各國對SiC的研究非常重視,美國、歐洲、日本等從國家層面上制定了相應的研究規劃。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1/11/18/1637221391458.png

對於第三代半導體而言,SiC作為核心基板材料,其供應穩定性十分重要,無論是SiC功率器件還是高性能的SiCGaN器件,都離不開SiC基板。

目前,在碳化矽晶片領域,國際上出現了美國Wolfspeed公司 (此前用名:Cree,以下用Wolfspeed)、美國II-VI公司和德國SiCrystal(2009年被羅姆收購)公司等代表性龍頭企業。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Wolfspeed公司已成功推出碳化矽晶片產品,Wolfspeed於上世紀90年代末成功研製出4吋碳化矽晶片,並於2001年成功研製首個商用碳化矽SBD產品。2015年,Wolfspeed、II-Ⅵ公司推出了8吋SiC單晶基板材料樣品。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1/11/18/16372214887106.png

中國SiC基板技術「基因」

中國在SiC單晶的製造方面起步較晚。現階段,中國SiC基板技術和產業均有了長足進步,但從國際市場看,佔有率仍較低。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1/11/18/16372214329915.png

中國的高校和科研單位對SiC單晶的研究始發於2000年前後,包括上海矽酸鹽所、中科院物理所、山東大學、中電集團46所、西安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調研發現,中國碳化矽產業化帶有學研基因極為突出,產學研用已成國碳化矽基板領域的重要特色。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1/11/18/16372214448085.png

集微諮詢(JW insights)瞭解到,目前國際上SiC基板的製造早已從4吋換代到6吋,部分企業8吋產線即將開始量產。而SiC基板產業化方面,以4吋為主,已經開發出6吋導電型SiC基板和高純半絕緣SiC基板。與矽晶圓類似,大尺寸的晶圓也是碳化矽基板的發展方向。

此外,中國SiC 基板生產工藝水準有待進一步提升,產品在直徑、缺陷密度、穩定性等參數上與國際主流商用企業Wolfspeed等的同類產品還有一定差距。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對於國的產業發展而言,除了追求更大尺寸的基板之外,基板產品其他性能參數的提升也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的支持。例如,為了發揮材料性能優勢,SiC 功率器件必然將逐步走向更高電壓和更高功率的應用,這就對SiC 功率器件在高壓水準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需要不斷降低基板及外延中的缺陷密度來提升可靠性,尤其是位元錯密度水準。這些缺陷密度的解決都需要系統且長期地深入學術、工藝等方面進行研究,單獨依靠企業很難完成。在此背景下,產學研合作成為技術落地的重要路線。

國立研究機構的特點是基礎研究力量雄厚,承擔高風險研發的能力強,可以從更深層次去研究這些缺陷形成的機理和解決途徑,並能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於產業。因此,中國SiC全鏈條科技創新中,國立研究機構仍需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國本土能批量生產SiC基板的企業包括天科合達、山東天嶽、爍科晶體、同光晶體、中科鋼研、南砂晶圓、福建北電新材料、世紀金光、中電化合物、江蘇超芯星等公司。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1/11/18/16372214586687.png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資金曾經是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化過程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而近幾年,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投資熱度居高不下,大量資金推動項目新建、擴產,行業外企業也積極通過並購進入第三代半導體領域,這將有利加速產業的發展及追趕。

但在中國第三代半產業追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風險。集微諮詢(JW insights)統計顯示,近5年佈局的碳化矽基板、外延、器件專案中,6吋占比為超70%。但目前國大部分SiC基板企業仍然無法滿足本土已經/即將投產的6吋晶片工藝線對基板產品的需求,尤其是高品質6吋單晶基板材料仍然需要依賴國外企業。

半導體產業是當前美國對華技術封鎖的重點領域,已經成為中國「不足」中的重災區。而2018年,美國明確把碳化矽、氮化鎵等材料列入301管制技術清單,美國商務部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晶片企業列入制裁名單。2020年2月,美國及日本等 42 個加入《瓦森納協定》的國家,決定擴大出口管制範圍,新追加了可轉為軍用的半導體基板製造技術等,防止技術外流到中國等地。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十四五」是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視窗期,建立長期戰略優勢至關重要。目前全球第三代半導體正處於產業爆發前的「搶跑」階段。中國在市場和應用領域有戰略優勢,正在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在資本、政策的紅利加持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將從中受益。

 

※ 本文由愛集微授權北美智權報刊登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作者: 愛集微
簡介: 集微網成立于2008年,APP名愛集微APP,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爲中國最知名的集成電路及手機行業門戶網站,權威報道行業資訊,重點介紹行業領軍人物、前沿技術、行業現狀及未來趨勢。同時集微網擁有行業最大微博賬戶以及最高端的微信粉絲群,主要讀者涵蓋政府、行業、産業鏈、證券及媒體等,對行業有著較深的影響力。作爲資訊最權威、 內容最全、更新最及時的行業網站,是衆多紙媒和網媒獲取資訊的最佳渠道,多次引領衆媒體聚焦熱點事件,達到了二次甚至三次廣泛傳播的良好效應,是企業宣傳品牌形象的最佳通道。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