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期
2022 年 06 月 08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智權報   訂閱北美智權報  
 
小米汽車瞄準2024年實現量產,23項公開專利正式曝光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宣佈造車,到正式註冊成立公司,只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組建小米汽車團隊,可見小米在汽車行業發展速度之快。除了積極對外收購公司和投資現有技術團隊,負責累積專利的小米汽車科技公司,去年11月成立後更是致力於各項汽車及自動駕駛專利,截至2022年至6月7日,已公開23項發明專利,相信今年小米將會有更多造車新專利陸續曝光。

圖一、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註冊。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down/2888088cdda455561e41106d62747227.jpeg
圖片來源:小米集團

從無到有,五個月籌組小米汽車團隊

2021年9月份,小米科技集團註冊了法定代表人為雷軍的「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後,時隔兩個月又在11月18日註冊了第二家「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相比於第一家小米汽車多了「科技」兩個字。小米汽車科技的法定代表人依然是雷軍,只是註冊資本相比第一家公司的人民幣(下同)100億元縮減了不少,剩下10億元。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所登記的經營範圍涵蓋以下項目:

  • 新能源車整車製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技術研發;
  • 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
  • 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限動力總成系統、汽車電子、新能源專用關鍵零部件等項目);
  •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
  • 電動機製造、電機製造、其他未列明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
  • 智慧車載設備製造;電氣信號設備裝置製造;
  • 鋰離子電池製造;其他電池製造;
  • 銷售汽車、汽車零配件。

圖二、「小米汽車有限公司」簡介

圖片來源:愛企查

圖三、「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簡介

圖片來源:愛企查

從兩家公司所負責的業務範圍觀察,較先成立的小米汽車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在車輛生產方面,主要為製造工廠,也就是研發中心的母體;而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則負責新能源車整車製造、技術開發等業務。此外,小米汽車科技還負責累積相關汽車專利積累領域和專利交換方面,擔任為小米汽車掃除專利技術障礙的重責大任。

由於兩家汽車公司註冊地依然都是北京,表明未來小米汽車依然會在北京建廠。2021年11月27日,小米北與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式簽訂合作協定,正式宣佈小米汽車入駐北京經開區,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為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2024年將在北京實現首車量產。

雷軍曾在2021年10月19日公開表示,小米造車目前的各項進展快於他的預期,預計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根據2022年3月小米集團公佈的2021年全年業績報告,自2021年3月宣佈造車計畫以來,小米的智慧電動汽車業務進展超預期,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200人,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為了切入造車領域,小米必須擁有自己的技術,除了積極在中國招聘自動駕駛相關人才,小米還展開一連串的收購或投資,斥費7,737萬美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Deep Motion),其他投資對象包括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軟硬體系統供應商「縱目科技」、光學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自動駕駛與智慧軟硬體開發商「幾何夥伴」、解決停車問題的新創科技企業「愛泊車」、自動駕駛計算晶片研發公司「黑芝麻智慧」等等,以從中獲得感測器、自動駕駛軟體演算法、自動停車等各項技術。

小米自動駕駛專利不斷曝光

從5月底至今,小米汽車短期內一共曝光了11項最新自動駕駛專利。

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最早從2021年12月23日開始向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汽車專利,就目前已公開的23項專利資料顯示,小米汽車科技2021年共計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今年至5月7日已遞交出20項,光是2月與3月該公司都密集申請了各7項汽車相關新專利(詳見表一),企圖心可見一斑。

表一、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已公開的發明專利

資料來源:企查查(資料最後檢索日期為2022/6/7)

小米汽車科技公司在今年4月初新增了一項「多相電機的控制方法、裝置及可讀存儲介質」的專利,這也是該公司成立後的第一項專利。這一專利是一款應用於電機上的創新性軟體,用以改善保護電機安全,凸顯對於產品的安全性能方面的重視。

小米近期一口氣公佈多向涉及自動駕駛的專利,像是「自動超車方法、裝置、車輛、存儲介質及晶片」,是一種自動超車方法,將車輛類型作為演算法的必要考慮因素,使車輛能夠基於當前實際情況,準確的執行超車變道過程,給乘客帶來更好的自動駕駛體驗;「車輛控制方法、裝置、介質、晶片、電子設備及車輛」專利,可以根據目標車輛的當前位置和車道路由資訊,確定目標車輛所在道路對應的行駛車道;並根據待定行駛車道的行駛效率,確定目標車輛的目標車道,再根據目標車道控制車輛行駛。

此外,小米申請將電腦技術應用於「車道線識別的性能測試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提高了車道線識別的性能測試結果的靈活性,以滿足車道線識別的性能測試結果的不同需求。小米同時公開了一種道路定位方法「道路定位方法、裝置、設備、車輛及存儲介質」,可基於衛星定位系統資料,確定車輛所處目標位置周圍的候選道路。

隨著小米正在為其電動汽車持續加碼專利,相信今年小米將會有更多造車新專利,陸續曝光於大眾眼前。

不畏造車事業燒錢,研發費用超過4億元

不過,今年5月19日,小米開出了「營收、淨利雙降」的第一季財報。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小米集團今年第一季度總收入為73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6%;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29億元,更較去年大幅下滑52.9%。小米集團之所以變為季度虧損,主要是因為投資遭受重創,第一季投資虧損達35.5 億元,疫情疊加智慧手機市場疲軟,小米的造車事業更處於燒錢階段。

根據財報內容,小米集團今年第一季在智慧電動汽車等方面的創新服務費用達到4.25億元。此外,集團一季研發開支也由去年同期的30億元增加至35億元,成長率達16%,除了研發人員薪酬增加外,智慧電動汽車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也是小米總體研發費用上漲的主要原因。

儘管小米集團這回開出了艱困的營運財報,但在面對造車項目上,小米仍然展現出了頑強實力,公開表示將會「積極探索智慧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發展」[1]。雷軍曾表示,電動車已從機械產業轉變為資訊產業,同行都已經在做,認為小米不做就會被淘汰,加上小米從智慧手機到智慧家居及智慧辦公,屬全智慧生態,若跟電動汽車好好整合的話,有極強的擴張性。因此,儘管整體營運受挫,小米仍維持著原定造車計畫不變,繼續往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的目標邁進。

 

備註: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