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正处于洁净氢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作为实现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工具,氢能在减少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增长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钢铁制造、化工、航空、航运等高排放产业的逐渐转型,亚太地区对氢能的需求正在急速增长。根据预测,亚太地区的氢能需求将从2030年的6700万吨增加至2050年的2.35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氢能需求市场。

勤业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Deloitte) 日前举办《氢供给『政』加速实现减碳未来》研讨会,从左至右:勤业众信审计与确信服务会计师彭诗玄、Deloitte日本永续团队合伙人Yotaro Akamine、台湾港务股份有限公司企划处资深处长蔡淑慧、工研院产科国际所能源研究组研究经理石蕙菱、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副执行长林子伦、财团法人验船中心再生能源处处长詹育禔、勤业众信电力、公用事业与再生能源产业负责人林孟卫;照片提供:Deloitte
勤业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Deloitte) 2024年12月下旬于台北举办了《氢供给『政』加速实现减碳未来》研讨会,聚焦探讨氢能政策与基础建设之重要趋势,希望能共同加速扩大氢能供给;并同步发布Deloitte《亚太地区的洁净氢能:启发思维的燃料》报告 (下称《报告》),《报告》指出,氢能为达成净零排放的关键绿能型态,预计全球2050年氢能市场值将达到1.2兆美元、亚太地区氢能市场值将达全球50%占比(图2)。
氢能减碳势在必行,政策偕同产业实现共识
Deloitte电力、公用事业与再生能源产业负责人林孟卫指出,随着全球迈向2050净零转型的进程加速,多元绿能已成为能源转型主要政策之一,台湾2025净零转型十二项关键战略行动计划中,已订定2050年净零碳排总电力氢能占比预计达9%至12%之发展目标,相关政策演进速度深刻影响台湾氢能产业的发展动能。
台湾地区行政院能源及减碳办公室副执行长林子伦表示,氢能乃重要的调节性载体,在各领域提供关键减碳途径,须持续搭配绿色金融加速落实,同时展望推动氢战略方案短中期目标政策以加速氢能发展。台湾地区工研院产科国际所能源研究组研究经理石蕙菱指出,减排是推动氢供给和氢能贸易的核心命题与发展契机,影响标准与政策制定;台湾地区财团法人验船中心再生能源处处长詹育禔与台湾港务股份有限公司企划处资深处长蔡淑慧更从应用端指出氢能具替代燃料性质,是达成减碳需求之重要选项。
综上所述,氢能减碳具各方共识,Deloitte指出,实现此共识必须透过政策显著支持发挥决定性作用,运用台湾地區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具备在亚太地区取得发展氢能的独特优势,为净零转型开创多元路径,更创造绿色经济新机会。
此外Deloitte日本(Deloitte Japan)永续团队合伙人Yotaro Akamine以丰富服务经验分享日本氢能相关政策之趋势,包含清楚定义洁净氢与氨、补助、差价合约机制、拍卖、碳费、以及示范场域……等等,皆为氢能市场弭平供给与需求端差距并稳定产业链信心。Yotaro Akamine指出,政府与业者携手与业界专家进行咨询,将有助于识别政策规画与产业链发展中的风险,并促进资源的有效媒合,从而创造氢能领域的独特优势。
亚太地区的洁净氢能发展分析
Deloitte同步发布的《亚太地区的洁净氢能:启发思维的燃料》报告显示,中国和印度是亚太地区氢能需求的重点地区,合计占整体需求的约70%。这两个国家不仅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还可以利用本地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竞争性氢能供应,中国的自给率预估可能达到90%左右。然而,由于需求快速增长,可能在初期需要仍依赖进口作为补充。反观日本和韩国则因为国内资源有限,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预计其2030年的氢能市场规模将达430亿美元,2050年将进一步扩大至640亿美元。
《报告》预计亚太地区国家在2030年将需要进口1,800万吨洁净氢能及其衍生物,到2050年则将增至5,300万吨;这意味着到2050年时,每年的跨境贸易额将达到1,450亿美元。

图1. 亚太各区各产业和国家的氢能需求 (单位:百万吨氢气);
图片来源:《亚太地区的洁净氢能:启发思维的燃料》,Deloitte,2024。

图2. 2050年氢气市场价值 (按地区) ;
图片来源:《亚太地区的洁净氢能:启发思维的燃料》,Deloitte,2024。
氢能技术与投资
亚太地区在技术层面上具有明显的领先地位。无论是电解槽 (70%)、储氢技术 (89%),还是氢气涡轮机 (66%),亚太地区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拥有量均占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这种技术优势为该地区提供了推动氢能经济的有利条件,但将其转化为实际市场份额还需要解决技术部署的规模化问题。此外,亚太地区还需针对氢能标准化及生产成本优化,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图3. 前20大专利持有者在特定氢能技术领域的市占率;
数据源:Deloitte氢能专利分析 (Hydrogen Patent Landscape)
尽管潜力巨大,亚太地区的氢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氢能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投资的可预测性和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善,这使得早期项目的推进进度缓慢。此外,各国在氢能市场的政策支持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跨境贸易、碳认证以及需求和供应端的协调性不足。跨国间的氢能合作和贸易框架仍需进一步完善。前面提到亚太地区到2050年,每年将需要进口5,300万吨氢气及其衍生物,这意味着高达1,450亿美元的跨境贸易额;但目前的贸易走廊建设尚不成熟,难以支撑如此规模的需求。
为推动洁净氢能经济的发展,亚太各国政府已宣布一系列支持计划。例如,澳洲推出了「氢启动计划」,投入超过80亿美元税收减免;印度则启动了「国家绿氢任务」,初期投入3.7亿美元,用于建设国内生产能力。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也分别针对需求端提出了大规模投资计划,涵盖电力和氨气招标等领域。然而,这些计划大多相对独立运作,未能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协同效应。未来,各国应更紧密合作,以统一跨境贸易标准和碳认证框架,从而降低市场不确定性,促进氢能经济规模化发展。
亚太地区的氢能市场发展还需巨额投资支持。未来25年内,累计投资需求将达3.2兆美元,其中超过一半将用于再生能源的发电和传输,电解技术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澳洲作为主要氢能出口国,需要针对上游资产进行大规模资本支出,而日本和韩国等国则需加强氢能运输和再转化技术的建设。
展望未来,亚太地区需要克服市场与政策的多重障碍,将洁净氢能的发展动能转化为具投资价值的实际行动。这包括通过政策协调和技术合作,促进区域间的贸易便利化,为投资者提供更大的市场信心。同时,价值链中的各方参与者需共同努力,从技术标准、成本控制到风险分担,全面推动氢能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洁净氢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石,亚太地区不仅拥有实现碳中和的巨大潜力,也在全球氢能经济中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唯有在政策、技术、资本和市场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亚太地区才能真正把握这一转型机遇,成为未来洁净能源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结论及行动建议
毫无疑问的,亚太地区在洁净氢能的发展中正处于重要转折点,而2025年料将成为市场突破的关键一年,各方应迅速行动以克服投资障碍,推动价值链的完整化与协作;具体而言,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协同发展;亚太地区有望成为全球洁净氢能经济的领航者。
Deloitte建议,于政府层面,应统一跨境氢能贸易规范,简化外人直接投资流程、协调氢能支持机制的时间安排,促进市场透明性;就氢能供货商而言,应加速建设成本控制及技术标准化、与上下游协作,共同制定一致的投资策略;最后,承购商与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确保市场信心、并提供可靠的碳排放认证与监测,推动价格发现机制。
参考数据:
- 《亚太地区的洁净氢能:启发思维的燃料》,Deloitte,2024。
好消息~北美智权报有微信公众号了!
《北美智权报》内容涵盖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新闻、重要的侵权诉讼案例分析、法规解析,以及产业与技术新知等等。
立即关注北美智权微信公众号→ NAIP_IPServices
~欢迎读者分享与转发~ |
 |
|
作者: |
李淑莲 |
现任: |
北美智权报主编 |
学历: |
(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 |
经历: |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