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期
發刊日 : 105 年 6 月 15 日
  智權報總覽   
 
依法行政淪空話! 14所大學喊漲學費合理嗎?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2016.06.15

每年5月底前大專院校會遞交調漲學雜費申請,今年共有14所公私立學校喊漲學費,而教育部將在6月底前公布審議結果,距今只剩最後兩個星期。然而根據往年經驗,教育部因為擔心請不到審議委員,學雜費審議從未公開過程細節,也沒有委員名單和會議紀錄,學生和家長只能隔著玻璃圍觀,即使各校在程序操作上亂七八糟,但只要計畫寫得好、數據套得漂亮,還是可能領到漲學費的門票,於是抗議不公開透明的學費調漲程序,就成了年復一年在各校輪流上演的戲碼……

圖一、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在6月14日前往教育部發起「部長好了沒?」活動,要求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他對於調漲學費是如何「從嚴審議」?


圖片來源:反教育商品化聯盟

105學年度大專校院調整學雜費申請只到5月30日截止,今年共有14校提出申請,包含3所公立大學、6所私立大學、1所公立技專以及4所私立技專,預定調漲幅度在1.1 %~3.5 %(學校名單詳見表一)。

表一、105學年度14校申請調漲學雜費一覽表

 類別 學校 預定調整幅度
公立大學 國立金門大學 2.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2.4%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3.5%
私立大學 中原大學 3.5%
長庚大學 2.5%
義守大學 1.1%-3.5%
大同大學 2.5%
世新大學 2.5%
淡江大學 3.5%
公立技專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3.5%
私立技專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2.5%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3.5%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1.44%
明新科技大學 2.5%

資料來源:教育部

根據「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第6條第1項規定「學校審酌財務狀況、助學機制及辦學綜合成效,得於基本調幅內調整學雜費收費基準」;而第7條也規定,學校調整學雜費收費基準,應符合資訊公開程序和研議公開程序。按此規定來看,學校首頁「學雜費專區」應公布校務發展、財務規劃、經費使用及學雜費具體規劃情形,在校內研議調漲學費的過程中,必須有學生代表參與,並向學生公開說明,設立意見陳訴管道,始得提出申請。教育部接獲學校申請案後,會先確認申請學校是否符合學雜費調整資格條件,再邀集相關機構、學者專家、學生及家長代表組成學雜費審議小組,審議結果預定於今年6月底前公告。

表二、教育部學雜費調整檢視指標

財務指標
103學年度行政管理、教研訓輔及學生獎助學金三項支出不得低於學雜費之80%
近三年常態現金結餘率低於15%
助學指標
103學年度校獎助學金達校總收入2%
校助學金逾校獎助學金70%
辦學綜合指標
生師比25以下
最近一次校務評鑑無2個以上未通過項目

去(104)年度提出申請的學校比較多,總共有23所學校提出學費調漲申請,最後教育部審議結果,9所學校獲得核准、14所學校不同意調漲。教育部表示,即使學校各項指標均符合規定,但為了保障弱勢學生的受教權益,若校方提出的助學計畫不足,仍不得調整學雜費。根據教育部去年的審議結果,14所不同意調漲的理由,很多都是與學生溝通程序不足,或支用計畫經費規劃不完備。今年民進黨新政府上台,教育部長潘文忠只強調現在不是漲學費好時機,但教育部仍會依既有機制「從嚴審議」。

關於調漲學費 學生有話要說

雖說學雜費審議小組是依照學校的「資訊公開」以及「審議公開」來審核,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學校為了符合程序要求,在校內公聽會的前一兩天才匆忙將資訊上架,甚至公聽會結束後再後補資訊,反正有公開就能過關,公開的時間點和公開的內容又是另一回事;教育部也說,他們會看校內程序是否有學生參與來做評估,但很多學校並未將公聽會的消息放上學校首頁,學生連校方有舉辦說明都不清楚,何來參與可言呢?

義守大學計畫在105學年調漲1.1~3.5%學費,由學生組成的「義守大學反漲學費聯盟」在反對連署聲明中,提出校方處理過程中的多項瑕疵,包括各項決策小組成員名單未完整公開,僅公布人數及組成方式;會議記錄不完整,像是5月10日舉辦的校務會議紀錄,連出席人員都未公開、校務發展會議及學雜費審查小組,會議紀錄皆未有完整討論過程;決策過程的正當性受質疑,與學雜費調漲相關的兩個會議在同一天召開,學生說明會從宣布到舉辦的時間過於倉促,導致學生幾乎無暇反應,企圖將學費調漲議題暗度陳倉。[1]「義守大學反漲學費聯盟」認為,學校在研議公開程序上,多處違反教育部規定,更在短短九天之內就完成程序,只是為了滿足教育部要求才在形式上走完程序,整個研議程序極不重視學生意見,而非真有和學生溝通的誠意。

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生組成的「高師學潮」粉絲團,也發起退回高師大學雜費調漲連署案[2],學生指控高師大校方在學雜費調漲一案有重大的程序瑕疵,在5月10日舉辦公聽會前,學校並未提供完整的資訊給學生,支用計畫只有「本校自93學年起未調整過學雜費」一行字,無法瞭解學校的財務狀況,只能全盤接收學校調漲學費的說詞。

針對調漲學費的種種亂象,「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指出問題的癥結點:即使各校在程序操作上亂七八糟,但只要計畫寫得好、數據套得漂亮,就可以輕鬆領到漲學費的門票。在5月30日後,學雜費調漲進入教育部的審議程序,然而根據往年經驗,既有的學雜費審議機制不但從未公開過程細節,也沒有委員名單和會議紀錄,學生和家長只能隔著玻璃圍觀,於是抗議不公開透明的學費調漲程序,就成了年復一年在各校輪流上演的戲碼。

審查委員名單不公開 引發爭議多

教育部每年接收到各校的申請案之後,委由學雜費審議小組逐案審議,按照「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規定,組成代表為「關機構代表1人、企業代表1人、學者專家5人、學生代表3人、教師代表1人、家長代表1人及教育部代表3人」,總計15人。

但歷年來引起外界詬病的是,學雜費審議小組主宰各校是否能調漲學費的生殺大權,委員名單卻是不透明也不公開,過去更曾傳出審議小組委員有現任大專校長和私校協進會代表,「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去年就質疑教育部學雜費審議過程不夠透明,當時教育部僅回應「程序是依法辦理」;時隔一年,儘管換了新政府,但論及學雜費審議不夠公開,教育部高教司綜合規劃科科長李惠敏僅對媒體表示,「不適合對外公布,否則未來恐怕請不到審查委員,但可以公布組成比例。」[3]

學費是攸關學生權益的大事,103學年申請就學貸款的學生近32萬人、貸款金額高達新台幣233.7億元,關於各大專院校的調漲學費案,其實爭議最大的不是學費到底能不能調,而是調得有沒有理?正因為審議日期、委員名單還是會議紀錄均沒有公開,除了由青年諮詢會共同推舉的三位學生代表,整個過程中學生幾乎全無參與機會,因此「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不斷疾聲呼籲,教育部必須公開一切學雜費調漲的審議程序,並開放讓各校學生參與的機制。

不如發放高等教育券 將主導權還給學生

在每年提出調漲學費的名單中,總是可見私校多於公校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教育部的高等教育經費明顯分配不均,公立大學數量較少,卻獲得教育部大部分補助,又加上政府財政困難,能夠撥發給私校的各項校務發展、教學卓越、學習輔導、研究生獎助及生活助學金等補助款更是逐年減少;自95年起,由政府補助的學生獎助學金也逐年遞減,要求各校自行編列預算支應。如此看來,私立學校不但面臨龐大的籌措經費壓力,卻又受到大學法各項法令管制,在經費無法自主調整下,想達到教育部要求卻又擔心學生反對,才會衍生出今天種種為調漲學費、不擇手段的亂象。

說到底,唯有授權公私立大學自主調整學費,將教育部由上而下發放教育補助款的制度,全面改成發放「高等教育券」,依據家戶所得來分級補助給學生和家長,將教育經營權回歸學生身上,讓公私立大學在自由市場上公平競爭,學校就不需要為了取得學費調漲權而蒙混過關,學生和家長也不用再擔心被教育部摒除於黑箱之外,成為無力說「不!」的高教提款機。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之保護,歡迎轉寄連結或分享連結。唯未經本公司同意,
不得將《北美智權報》文章之全部或部分內容,以違反著作權方式為之,違者必究。如欲獲得授權,請洽編輯部:anitali@naipo.com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 (02)8923-7350 FAX: (02)8923-7390 http://www.nai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