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期
2017 年 9 月 20 日
  北美智權官網 歷期電子報 / 電子報訂閱管理  
 
《AI人工智慧專題報導》
提升新藥研發效率,AI可扮演關鍵角色!
蔣士棋╱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一年一度的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在九月初時召開,著眼於近期生技公司在上市時遇到的打擊,在會議結論中特別把「以資金動能加速生醫產業走向國際」加入,呼籲政府要打造簡單且具一致性的遊戲規則,避免過度管制,以避免生技業出現資金斷鏈的危機。不過,真正的問題,恐怕出在研發上。

生技業不受市場青睞的的問題,在美國其實早已浮現。以最能代表全球生技業前景的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來看,從2015年年中開始從4000點左右向下滑落,到2016年時甚至一度逼近2500點;到了2017年,即使美國景氣復甦的腳步加快,全球資本市場一片榮景,但NBI指數也只回升到3500點左右,與2015年的情況完全無法比擬(圖1)。

圖1:2015年至今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走勢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

 

2016 v 2015:營收微增,但獲利重摔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的衰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的2017年生技業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端倪。2016年全球生技業的營收為1394億美元,比2015年成長了7%;同時,2016年的研發支出為457億美元,比2015年成長了11%。研發費用的成長高於營收成長並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在產業的淨利潤上:2016年只有79億美元,比起2015年的163億元衰退了50%,也難怪整體生技業的市值會縮水將近20%(表1)。

表1:2015/2016年全球生技產業營收、研發支出、利潤、市值變化(單位:10億美元)

 

2016年

2015年

變化率

營收

139.4

130.3

7%

研發支出

45.7

40.6

11%

淨利潤

7.9

16.3

-52%

市值

862.5

1041.2

-17%

雖然研發支出成長與利潤衰退間不必然有因果關係,但安永在報告中也指出,生技業在研發上的投資報酬率,確實也越來越低。「以美國來說,藥價越來越低,但研發支出越來越高,這種現象必然難以維持!」

就藥價來看,小分子藥物領域在專利斷崖之後,原廠藥價就已經一瀉千里,嚴重打擊醫藥產業的獲利;如今這股風潮也已經吹向蛋白質藥物。更麻煩的是,在小分子藥物領域還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建立的橘皮書(orange book)制度,將新藥上市查驗與其專利相連結,但在蛋白質藥物上,就只有較鬆散的專利舞蹈(patent dance)制度,要求欲生產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的廠商,向握有專利的原廠通報相關的生產製造資訊,再由原廠決定是否提起第一階段訴訟。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今年6月,也對專利舞蹈制度做出判決,認為這並非強制性義務,讓生物相似藥廠商有了「先做再說」的空間。一旦有廠商闖關成功,日後連蛋白質藥的利潤也會大幅滑落(關於專利舞蹈制度,可參閱前期文章美國生物製劑藥之專利連結制度:2017年Sandoz v. Amgen案

 

新藥研發目標,幾乎都放在癌症治療上

更大的問題發生在研發費用上。安永指出,FDA的查驗門檻越來越高:根據統計,2016年FDA核准通過的新藥申請只有22件,比起2015年的將近50件近乎腰斬,也終止了連續三年核准量正成長的趨勢(圖2)。影響所及,不但會拖慢了新藥上市的時間,也增加臨床試驗的失敗率,這些都會導致新藥研發的費用暴增。另一方面,在選擇研究題材時,幾乎所有藥廠都把資源投注在腫瘤和罕見疾病上。往好的方面來看,這代表癌症治療在未來可望有顯著的進步,但當資金群聚的效應愈發明顯時,這些投資能否創造相稱的回報,恐怕還在未定之天。

圖2:1996~2016年美國FDA新藥核准變化

資料來源:Beyond borders: Biotechnology Report 2017, EY

因此,既然藥價無法拉高,提升研發效率,就成了每一家生技的首要之務。有趣的是,許多公司正嘗試將人工智慧(AI)技術應用在新藥研發上。以位於倫敦的BenevolentBio為例,他們在藥物探索(Drug Discovery)階段就使用AI來加速以及改善流程。BenevolentBio執行長Jackie hunter指出,在臨床的第二、第三期,也就是即將進入市場前的關鍵時刻,還是會有50%的藥物因為效能問題無法通過查驗,還會有25%是因為市場策略必須放棄。透過AI在資料分析的協助,將可以大幅改善技術與市場策略上的失誤可能。如今,在BenevolenBio的平台上,候選藥物的研發成功率已經達到同業的四倍。

回到台灣,今年的BTC會議除了邀請生技產業參加以外,也首度出現軟體業者參與,例如當過微軟人工智慧首席研發總監、現為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的杜奕瑾。如果台灣的新藥公司也能在研發流程中使用AI技術,相信對於台灣的生醫以及軟體產業,都會有不小的幫助。

 

 

作者: 蔣士棋
現任: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學歷: 政治大學企管系
經歷: 天下雜誌記者
今周刊記者

 

Facebook 在北美智權報粉絲團上追踪我們       

 





感謝您閱讀「北美智權報」,歡迎分享智權報連結。如果您對北美智權電子報內容有任何建議或欲獲得授權,請洽:Editorial@naipo.com
本電子報所登載之文章皆受著作權保護,未經本公司授權, 請勿轉載!
© 北美智權股份有限公司 & 北美聯合專利商標事務所 版權所有     234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89號五樓 TEL:+886-2-8923-7350